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8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4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9篇 |
人才学 | 4篇 |
丛书文集 | 52篇 |
理论方法论 | 6篇 |
综合类 | 111篇 |
社会学 | 23篇 |
统计学 | 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29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1.
12.
历代状元知多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腊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3):24-26
通过对10余年来所搜集的历代状元资料的整理、统计,考证出历朝应有状元:886名;可考出姓名或姓的状元:674人;其中,除其状元身份与夺魁年份外,或多或少能找到一些传记资料的:507人。 相似文献
13.
宁夏历代生态环境变迁述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历史上的宁夏 ,地处中原农耕与北方游牧民族融汇过渡的地带。游牧民族的南下与农牧界线推移密切相关 ,畜牧与农耕交替出现。西周时期 ,宁夏境内气候温和湿润 ,生态环境良好 ;秦汉时期 ,由于移民与屯垦 ,生态环境开始变化 ;南北朝时期 ,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时期 ;隋唐时期基本是农牧并举 ,生态平衡发展 ,安史之乱后发生变化 ;宋元时期南部生态逐渐恶化 ,北部相对得以保持 ;明代由于军屯和战争 ,是宁夏生态环境恶化最厉害的时期 ;清代中前期有所恢复 ,后期再度遭战乱的毁坏 ,尤其是南部黄土高原。宁夏生态环境的历史变迁 ,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历史借鉴和参照。 相似文献
14.
黄兆宏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7-91
我国西北地区是一个多灾地区。历史上,不同类型的灾害因其破坏力的作用方式、途径及重点不同,对西北地区造成了不同的影响。文章对历史上西北地区自然灾害和影响及其防治对策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为我们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卿道夫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1):76-79,96
2003年1月问世之三秦版<唐鉴>,用古籍整理的规范性来衡量,有四方面疏误:其一,将<唐鉴>编入<历代名家小品文集>丛书中,显得不伦不类;其二,校勘不明内里,有不少明显的讹误未予纠正;其三,注释粗疏,大量与史实相关的人名、地名、本事无注;同时又有不少误注;其四,标点断句之误数以百计,达到惊人程度.兹仅就其四列举不同类型例证70余条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6.
17.
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是目前全国各类高校中文专业主要使用的古代文学作品选教材。该教材为六卷本,政区名注释需要商榷的有近500处之多。据统计.上编政区名注释需商兑的有164处,牵涉到83个政区名,其中第一册有48处,涉及到37个政区名;第二册116处,涉及到60个政区名。 相似文献
18.
丁晓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1):161-170
明治维新后,日本的牧羊事业曾几度规划,但起色不大,其羊毛工业使用原毛的绝大部分依赖进口.九·一八事变后伪满洲国的出现,为日本羊毛"大陆政策"的展开提供了机遇.日本设立了"日满绵羊协会".力图在日本本土、中国东北发展牧羊业.卢沟桥事变日本占领华北及"蒙疆"地区后,日满绵羊协会的活动范围扩大,改称"东亚绵羊协会",全面负责日本本土及殖民地、占领地的绵羊改良增殖事务.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学界大多认为内藤湖南是唐宋变革论的首倡者,这一说法并不确切。柳诒徵才是近代史学体系规制下唐宋变革论的首倡者。在1902年编撰完成的《历代史略》中,柳诒徵就已对“唐宋变革”问题有着明确揭示,时间上远早于内藤湖南。此后他又在《中国商业史》中对“唐宋变革”问题加以重申,并在《中国文化史》中作了系统阐发。有证据表明,柳诒徵的唐宋变革论曾对陈寅恪和钱穆产生过影响。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柳诒徵在“唐宋变革”问题上的贡献长期受到忽视,这一现象提示我们有必要重新检视中国学者的唐宋变革范式。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