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52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11篇
社会学   23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51.
52.
<正>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郡县制度后,加强对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就成为国家政治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历代统治者和政治家高度重视。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各级政府为世族权贵所垄断,任人唯亲与买官卖官的现象严重,地方政府官员往往结为私人势力集  相似文献   
53.
最能代表中国盛唐文化的莫如享誉世界的诗歌了。这个诗国的黄金时代,不但诗家多、诗作多,体裁瑰丽、风格繁华,而且传诵千古的名篇也比历朝历代都多。  相似文献   
54.
尽管黑格尔、克罗齐等人的思想是邓以蛰融贯中西的"他山之石",但中国传统画学思想对邓以蛰艺术美学观的形成有着根本的构成性作用。其中,尤以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对邓以蛰的影响最大。邓以蛰在"书画同源"、绘画"六法"之先后主从关系以及"气韵生动"等问题上均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张彦远的观点,并在史论结合——"画史即画学"的视野和方法基础之上做出了深入推进。这一系列源自《历代名画记》的理论从绘画起源、创作技法(用笔)及最高理想等层面为邓以蛰以"心画"为核心的美学体系的建立作了重要准备。  相似文献   
55.
本文对欧阳修文集和历代欧阳修文选集作了比较详细的考察,特别是通过对历代20个选本的全面分析和比对,清晰地描述出了欧文在历代选本中入选的演变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正是欧文经典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这样认为:历代的选家与评论家和作家共同推进并完成了欧阳修散文经典化这一系统工程,而在这一系统工程的推进过程中,历代选家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为这些选家一方面代表了一个时代文学审美价值取向,是这个时代文学时尚的风向标;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文学传统的传承者和弘扬者。所以,欧阳修古文创作的经典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是从历代选本中得到体现的,欧文的经典作品确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历代选本来完成的,而且这些经典作品的确立,同时也反映了不同时代对古文的审美需求和价值判断,反映了这一时代对欧阳修散文中的优秀作品的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56.
为了进一步推动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的深人,武汉大学出版社计划陆续推出由著名学者陈文新先生主编的大型文化遗产出版工程《历代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因其采摭宏富、利惠学人,科举学专家刘海峰先生誉之为新世纪科举学六大工程之一。2009年9月,经过近30位专家学者三年多的努力,丛刊第一辑隆重问世。丛刊第一辑包括17种22卷,近3000万字,系统整理、校点了与科举相关的各类史料文献,堪称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57.
梁巘所著<评书帖>中的炼字是其论书精华所在.以历代书法风尚和三位典型书家为例,对梁氏的炼字进行爬梳和整理,通过对比前人和同时代人的书论,力求在大的历史背景下分析和议论梁氏炼字的价值和特点.  相似文献   
58.
郎菁 《唐都学刊》2010,26(3):83-87
根据陕西方志、《登科记考》和近年出版的有关状元研究专著等资料进行比对查考,历代陕西状元计有21人,包括现籍陕西或祖籍陕西的状元,但不含居地在陕的4位李氏宗室子弟。从总数看,陕西状元不比号称状元大省的江浙地区,但在唐代,可考的陕西状元数量是位列前茅的,且陕西状元或政绩卓著,或才华出众,大多史册有载,作为陕西人物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值得进一步挖掘、整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59.
科举制度的废止已有一百零几年,中国人从激情的批判开始走向理性的判断。历史上存在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对其功过得失,人们的评价由片面逐渐转为公允,为科举平反的呼声也日趋强烈。当普通民众对渐行渐远的科举制日益生疏时,学界对科举的研究却从冷寂走向热门,  相似文献   
60.
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与方法,以高人一等的学术眼光,透过云谲波诡的历史迷雾,从纷繁无序、状如乱麻的历史现象中,勾勒出伊斯兰教自唐代传入中国以来的发展轮廓;并将中国历代政权治理伊斯兰教的政策、方略及产生的社会背景,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做了详尽的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