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52篇
理论方法论   53篇
综合类   323篇
社会学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论述了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王夫之,以及他的作品方面的特殊性。迄今为止,他的历史学理论和独特的历史观外界了解的不多。作者认为,王夫之对于历史的评论,是受他的哲学思想影响的,此外还与他的社会与民族性密切相关的。而王夫之的中国历史观,也明显是他的原创思想。他严谨的学术成就,与灵感相关所产生的非凡综合能力,再结合他那个时代所经受的苦难经历,综合在一起所创造出对于"历史评论"的价值,对任何中国学者都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92.
在当代历史小说的发展史上,不同时代的历史小说中体现出的历史观与审美观有很大的不同,这与不同时代人们对历史的理解有关。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历史题材小说的主流观念是讲述革命历史的“革命历史小说;”80年代前期的历史小说的历史观是反封建;80年代后期的历史小说体现出一种文化历史观;此后的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历史观在当代历史题材小说中具有很大的异质性,新历史主义小说作为一种创作思潮消失后,它对近来的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继续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
94.
陈璐 《理论界》2010,(9):84-86
面对诸多全球困境,当代德国天主教神学家孔汉思提出了"全球伦理"理论。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从生产、生活的现实视角出发,提出了世界历史观。在此,我们可以世界历史观为一独特视角审视与考察"全球伦理"理论,凸现其理论价值与意义,揭示其局限与薄弱之处,并引发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95.
在学术界出现的解释学研究热,使马克思主义与解释学的关系问题凸显出来。本文通过分析两者的历史渊源,比较两者的历史观,揭示了两者的本质区别:马克思哲学追寻的是客观真理,而解释学则是在文本中进行意义的考古,甚至消解意义,驱逐真理。  相似文献   
96.
马克思的新历史观建立在物质生产力一生产关系相互作用这一基础之上,历史不外是人类各个世代的依次更迭,每一时代都以一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阶段为基础;人类只能提出符合一定历史阶段的任务和目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上层建筑的改变,人们摆脱以往对抗性的社会经济关系,建立起受人们联合调控的非对抗性的社会经济关系.因此,把马克思的新历史观当作一般的“历史哲学”和抽象的“历史目的论”、“历史终结论”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97.
在通识教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必然趋势背景下,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如何进行改革是思想政治理论者应该深入思考和探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通识教育中,应结合《纲要》课程自身的特点,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历史观,培养大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98.
以马克思和恩格斯文本为基础,借助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提供的最新文本文献资料,结合当时的历史语境,我们可以从马克思和恩格斯新历史观的形成过程中,理解这一新历史观所包含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联性。这一方面有助于克服那种将唯物史观中的"物"理解为不包含人的因素的"物",而将人的因素排除在这一"物"的因素之外的机械的、教条式的解读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对人的意识内容的具体分析,能够更加全面地解读马克思对于人们的社会存在与人们的意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从认识论和存在论两个意义上来分析社会历史进程中人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99.
受传统解读模式的制约,学界的马克思社会历史观研究常带有强烈的"决定论"色彩,人们把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必然规律的论断理解成一种"普适性"原理和教条,容易遮蔽这一历史观的价值指向,西方一些学者正是在这一问题上对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观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批评和诘难.探讨马克思社会历史观的真实内涵和当代意义,必须认真对待和正面回应这些诘难.对马克思关于"历史必然性"的论述必须具体地、历史地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100.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以人为本"的社会历史观.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历史观只见经济关系而不见人,这是一种曲解.马克思恩格斯把"现实的人"作为全部人类历史的前提和出发点,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出来的,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社会历史发展的目的性则在于人自身的需要,根本旨向就是要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只有以这样的历史观来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用这样的历史观为指导来确定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