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0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184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653篇
人才学   63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1492篇
理论方法论   254篇
综合类   3113篇
社会学   300篇
统计学   3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230篇
  2014年   360篇
  2013年   335篇
  2012年   407篇
  2011年   448篇
  2010年   445篇
  2009年   410篇
  2008年   426篇
  2007年   353篇
  2006年   352篇
  2005年   303篇
  2004年   284篇
  2003年   242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东明 《今日辽宁》2007,(3):42-45
信奉的原始宗教慕容鲜卑人和生活在中国北方的古代其他民族一样,在对世间万物崇拜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出原始宗教观念。他们崇拜的对象很单纯,主要是自然。自然崇拜是以万物有灵为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2.
当前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存在不容忽视的道德失衡现象。现象界中有着诸多无视道德责任、任意践踏社会道德的行为。见诸于个体与社会群体的道德意识淡漠和道德缺失现象,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害,为社会的安定和谐埋下重大隐患。道德失衡的局面折射出人们内在精神世界价值认同的危机状态。积极进行历史反思,结合特定时代背景对道德失衡现象追根溯源,努力探究其深层根源,这于新时期道德重建而言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23.
张承志的创作历程在回族文学史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步人文坛就以反映兄弟民族的生活而著称,之后又将目光投向自己的母族,写出了一批深刻而又反响巨大的回族题材小说。本文重点分析张承志创作后期的回族小说,主要将《心灵史》与《清史稿》进行对比,思考其中反映出的民族宗教情感、苦难中对于信仰自由的追求。  相似文献   
24.
面对人生的最终结局,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存在着本体性焦虑,为了克服这种焦虑,人们总会选择各种特殊的方式.其中信仰的建立是一种重要方式,但由此也奠定了深层心理冲突的基础.这种冲突是一种信仰冲突,是它构成了创造性的深层动力和精神问题的根源.  相似文献   
25.
一进入印度,我便产生出一种严肃的神秘感,并强烈地感受到印度社会精神和信仰的那种多元、充溢和饱满。在印度的日子里,我经常会被一种与神共存的氛围所浸润,即便只是对印度历史上几位伟大人物的片刻缅怀,都会使我的心灵产生极大的震撼和感动……  相似文献   
26.
从考古发现看西藏史前的交通与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巍 《中国藏学》2013,(2):5-24
近年来一系列考古新发现揭示,西藏高原史前人类与外界曾发生过密切的文化交流,并且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交通贸易中形成了一定的交易物资种类和较为固定的交通路线。事实证明,早在距今约5000年左右,西藏高原居民便已经和中原及黄河上游、喜马拉雅山周边地带的原始文化之间有着相互交往和影响,宝贝的南下,玉石的西传,麦类作物的东渐,早期金属器的传播,都在高原留下了重要的考古学文化遗存。这些史前文化的成就,奠定了后来吐蕃王朝统一高原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基础,也为我国西部边疆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开辟了最初的交流渠道。  相似文献   
27.
李开佩  杨月 《民族论坛》2013,(6X):110-112
《湘西原始宗教艺术研究》注重于从艺术人类学的视角来审视湘西原始宗教艺术,关注湘西原始宗教艺术产生和发展的文化环境,深入探讨湘西原始宗教艺术的产生过程,基本形态和艺术特征,并对湘西原始宗教艺术的主要功能作了总结归纳。该书将艺术置之于深厚的原始宗教氛围之中来审视,避免了艺术学界长期以来所存在的只见艺术不见人的通病,具有独特的学术个性,为艺术人类学的本土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8.
社会转型时期客观显现的道德感缺失现象和"信仰困境"问题而对信仰教育提出了切实的"人文关怀"需求。面对这样的需求,微博以其对大学生深刻的影响与尊重和关注个体的信息传播特点与人文关怀找到了契合点,借助微博的优势改进信仰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提高教育者的自身素质是实现人文关怀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9.
周民族是一个以农立国的民族,《诗经》中的周人祭歌便深蕴着农耕文化的内涵。稷的本义是谷物,随着思维和文化的演进,它逐渐上升为农神。作为农神,人们在向它祈求丰年的同时,也乞求着子孙兴旺,二者不可分割地贯穿于周人祭祀的庞大系统,使稷神最终转化为周人的始祖神。重农决定了周人以对农业的贡献来作为评判先公政绩的标准,因而它也就必然带来了当农业文明行进到由生殖主题转向道德主题时以温文尔雅的文德为重的倾向。在以后的岁月中,周人祖先又成了由具体的重农行为抽象出来的“德”的负载体。周人对“德”之载体的祖先的崇拜、祭祀,不仅是为了现实的经济利益,更是为了维护现存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3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是其核心内容。信仰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都需要通过共同信仰所产生的凝聚力量去维系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和社会精神,使人们既有身心的自由却又不使行为失范,也就是协同尽量多的人自觉地为共同的社会目标而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