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66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345篇
社会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1.
源事题元角色具有[+事件起点]和[+参与角色]两个语义特征,同时又具有[+独立使用]的句法特征,可分为"数量""事态"和"性状"等三个变体;标记它的介词一般有"从、由、自"等三个。源事介词短语蕴涵句的谓核成分都具有[+变化]的语义特征,它与源事题元及其介词标记相互抉择、相互匹配,从而可以生成各种源事介词短语蕴涵句。  相似文献   
112.
商周时期的"于"通常作连动结构的后项,同时也可用于非"去到"义的动词之后,这意味着"于"逐渐虚化为表行为方所的标志,由动词转化为介词。"于"除了可介引具体地点的名词,还可介引表抽象事物的名词或形容词。正是由于所涉及的参与者角色的更换,使得具有典型运动特征的语义场中相关联的、有限的几个题元角色关系可以向其它更多的语义场转移。谓语动词的改变,是"于"语法意义变化的主要动因,此外上下文语境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3.
“可见”在上古是一个动词短语,表示“可以看见”,现代汉语中“可见”为表示推断、结论的连词,其演变过程是动词短语“可见”→连词“可见”.句法位置的变化过程为“NP+(不)可见+NP”→“可见+VP”→“S1.可见+S2”.在“见”抽象化基础上,“可见”经历了重新分析,最后,在双音化、韵律制约、高频推动的共同作用下,大约在明末以前词汇化为连词,中间并没有经历“动词、副词”阶段.  相似文献   
114.
“以”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重要词汇,在先秦文献中兼有实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意义多样,用法萦复,历来是研究者所关注的重要对象。本文通过考察介词“以”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使用情况,从而深入探讨先秦汉语中“以”字做虚词时的语义、语法分布情况。从中可以看出“以”在先秦汉语中是一个发展迅速、不断趋于成熟的介词。  相似文献   
115.
以语法化理论为指导,用严格判断介词的标准,从历时的角度,分"公认"和"有分歧"两部分对<孟子>中的介词进行了定性、定量的穷尽性调查研究,确定了在<孟子>中介词的总量为22个.  相似文献   
116.
"V+P+Np"结构的再认知和处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云 《北方论丛》2010,(4):59-62
语法学界历来对"V + P+ Np"结构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运用原型理论对"V+P"部分进行再分析,将该结构中的"V+P"处理成动介式短语词,同时从汉语双音化和介词后附进一步虚化等角度考察"V + P + Np"结构,说明"V + P+ Np"结构述宾化,即"V+P"作为动介式短语词后带宾语"Np".与此同时,我们运用"构式-语块"理论阐释了对于"V + P+ Np"结构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7.
汉语以介词为标志的被动表述分为四个时期:甲骨文、西周铭文时期;春秋战国、秦朝时期;两汉至明朝;清朝至今。被动表述的历史沿革具有传承性,其演化过程是渐变的。  相似文献   
118.
处所词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上来说,它包括定域处所和非定域所处两大类,每一类中又有不同的小类。非定域处所词既是语义范畴又是语法范畴。前人有关现代汉语处所词的研究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表处所意义的方位短语中形式标记所粘附的词语的性质、从语义角度研究处所词语没有方所标记的原因以及处于中间状态的处所词语的一般情况的探讨有着新的意义。由此提出了"在、到、往、从、上"对处所短语的选择具有不平衡性以及筐式介词"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9.
倒装句在近几年英语试题中不断出现,可是许多考生对这一考点掌握的还不够扎实,容易出错,下面笔者对倒装句进行一下小结.一、完全倒装谓语动词完全放到主语之前的句  相似文献   
120.
《诗经》中的“以”作介词 ,有其鲜明的语义和结构特征。介词“以”是从动词发展而来的 ,其静态的储存义“用”表现出强烈的工具性。其语义指向的转指性使介词“以”的宾语位置常常前置。“以”的词汇意义的虚化与其语法功能的虚化反映出大体一致的特性 ,当介词“以”表工具的词汇意义弱化 ,其结构上的关联作用成主导时 ,介词“以”便进一步虚化为连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