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66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345篇
社会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41.
被动句中介词"为"的起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动句中的介词“为”是动词“为”在“作为、成为”义位上虚化的结果。表被动的“为V”或“为NV”最早是述宾结构 ,由于“为”用在行为主体和动词前面 ,逐渐发生了虚化 ,成为引进动作行为主体的介词“为”。“为N所V”、“为N之V”、“为N之所V”、“为N见V”、“为N所见V”、“为N之所见V”等格式是“为NV”被动格式的扩展形式  相似文献   
442.
介词"乎"和于(於)字的用法,各家教材和工具书或此或彼,但都语焉不详.本文对众家的说法进行了比较,加上了自己多年的研究,提出了学界未能涉及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43.
秦晶 《社科纵横》2006,21(8):126-127
本文以《歧路灯》中表示依据、排除的介词结构为考察对象,从中选取了“依”字结构、“凭”字结构、“据”字结构、“趁”字结构、“赶”字结构和“除”字结构进行讨论。可以看出介词结构从古代汉语到近代汉语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的用法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中。通过对这一类介词结构的分析,可以从一个角度反映介词结构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444.
潘琪  张毅 《理论界》2010,(10):154-156
语言迁移现象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根据迁移理论探讨母语在英语介词习得中的作用。在英语介词的习得中,母语的迁移作用有积极的正迁移,也有消极的负迁移。本文通过实验揭示了介词迁移的一些规律,指出在英语介词习得中只有充分发挥正迁移的作用,努力遏制负迁移的发生,才能提高英语学习的成效,并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介词教与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45.
《睡虎地秦墓竹简》介词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睡虎地秦墓竹简》(闻称《睡简》)中的介词问题。在对24个介词的用法特点分别进行考察后,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睡简》中断出现“终、尽、依、坐、把”5个介词,介词“当、即、到、自从”有了新的用法;介词的用法有较明确的分工;介词的组合能力大大加强。  相似文献   
446.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语介词的空间位置意义进行认知分析,并对其空间概念向其他域映射而产生的隐喻意义进行分析。从而揭示隐喻在介词习得中的重要作用和人类的自身体验在形成抽象概念意义中的作用和心理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447.
也论"经过"的词性——兼与曹起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曹起先生《试论"经(经过)"的词性》一文,很有启发,但曹文认为"经过"只有动词用法的观点,值得商榷.本文利用语料和语法化理论证明"经过"应该有介词用法.  相似文献   
448.
449.
自古希腊苏格拉底提出"不美,节奏坏,不和谐,都由于语文坏和性情坏;美,节奏好,和谐,都由于心灵的聪慧和善良",节奏一直是中、西诗学及推动诗歌艺术发展的基础性问题,但汉语诗节奏的构成要素及其形成原理尚缺全面、系统的论证。从萨丕尔提出的语言"动力基础"出发,比较汉语、英语语音的"动力特点",并从中国古、今诗歌综合考察,汉语诗的节奏以"双音化"为基本特征:在显性层面"双音结构"为最常见的标准组合,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在隐性层面表现为单音"延长"、三音"压短"、超过三音强制切分以趋近双音的时长,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等。诗句中的轻微停顿可凸现、强化"双音化"效果并形成"韵律边界"。汉语的虚词、"词长弹性"是支持"双音"组合的高效语法工具。"双音化"、顿、虚词、"词长弹性"可称为汉语诗节奏四要素。由于双音节是汉语最为高效的组合方式,现代汉语词库中双音词已占压倒性优势——据吕叔湘统计占比超过90%,因而汉语诗句或诗行几乎可天然超过一半为双音结构,以"双音化"为核心,进一步利用汉语虚词、"词长弹性"等语法手段,以及"隐性的双音化",即可有效配置、形成汉语诗的节奏——因而可称为"双音衍生型"节奏。汉语诗的节奏有三大优势:第一,配置容易,是因为汉语的"双音化"极为强势;第二,节奏感强,是因为诗句中的轻微停顿形成非常清晰的"韵律边界";第三,更为整齐,是因为汉字的书写和发音具有"等长""等时"的特点,且汉语中双音结构具有显著优势,不同于英语单词书写和发音长短不一。因而,汉语具有天然诗性语言的特征,不但促进了《诗经》、唐诗宋词等极高水平的长期繁荣,也极有利于帮助当代诗歌艺术和文化的优质发展。  相似文献   
450.
典故词语的生成有一定的随意性。它往往根据表达的需要,随意择取典源的重要语素合成而得。典故词语在流传过程中,需要适应语言的经济原则,不断地进行结构调整来找到一个符合汉语规范的典型词语保存下来。典故词语规范化是其语音、语法形式和语义内容都逐渐成熟、臻于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