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64篇 |
免费 | 38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10篇 |
劳动科学 | 8篇 |
民族学 | 10篇 |
人才学 | 19篇 |
人口学 | 70篇 |
丛书文集 | 207篇 |
理论方法论 | 45篇 |
综合类 | 574篇 |
社会学 | 37篇 |
统计学 | 2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93篇 |
2013年 | 73篇 |
2012年 | 103篇 |
2011年 | 113篇 |
2010年 | 100篇 |
2009年 | 109篇 |
2008年 | 134篇 |
2007年 | 114篇 |
2006年 | 79篇 |
2005年 | 84篇 |
2004年 | 64篇 |
2003年 | 52篇 |
2002年 | 60篇 |
2001年 | 51篇 |
2000年 | 42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现代企业全面成本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传统成本管理已不能适应现代成本管理理念,因此成本管理的内容不仅仅是孤立地降低成本,而是应立足于整体的战略目标及企业外部环境,并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寻找成本最小化。 相似文献
4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观点,为物权变动规则的经济原因分析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前提,揭示了物权变动规则与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内在联系。罗马社会是典型的简单商品经济社会,在罗马国家的早期发展阶段,以要式买卖或拟诉弃权等方式转移所有权,其方式比较严格,具有浓厚的形式主义色彩。取得时效是罗马法上的一项古老制度,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客观要求。交付是万民法移转所有权中最常见、最主要的方法。研究发现,当时的一些规定至今还在使用。 相似文献
43.
三、区域工业结构调整方向根据西蒙·库兹涅茨等人的研究成果,工业化阶段往往是产业结构变动最迅速的时期。工业化的演进过程是通过产业结构的变动来表现的。在工业化初期,工业化的演进使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比重较快上升,并拉动第三产业比重的提高; 相似文献
44.
45.
浅议本量利分析中的“产销平衡”假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提出产销平衡的目的为出发点.就产销平衡这一假设的设定是否有必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讨论分析,笔者认为,本量利分析应是变动成本法下的本量利分析,产销平衡假设的设定是没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6.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企业对管理会计的工作要求不断提升,必须开展精细化管理,而传统成本分配法越来越不能适应企业发展.基于此,本文就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会计中的应用展开了详细分析,同时结合实际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进一步推动企业管理会计工作. 相似文献
47.
廖秋林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8(3):61-64
银行利率的变动与保险业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银行利率变动会影响保险品种的价格高低、影响各种不同保险险种的销售状况、影响保险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保险企业未来的偿付信用.保险业面对这一变动,应该采取积极措施适应这一形势,以我国加入WTO为契机,争取保险业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48.
外部不确定因素主要指环境因素和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如利率和汇率的波动及通货膨胀等。项目成本控制因基于使项目成本发生变化的外部不确定因素进行相应的控制。 相似文献
49.
我国区际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就业结构变动效应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劳动力由中西部地区的农业部门流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非农部门,同步实现劳动力的乡城迁移和产业转移,这既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必然结果,也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机制。研究结果表明。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区际劳动力流动日益活跃,劳动力就业结构效应对国民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率呈加强趋势。消除限制区际劳动力流动的各种障碍,进一步增强我国区域问劳动力流动性,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应时之举。 相似文献
50.
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互动关系。本文在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趋势的基础上,运用协整检验和广义最小二乘法测算了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程度,计算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度。研究发现,重庆市第一产业产值与其就业人数之间不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其产值增长的同时并未带动就业人数的增加,反而对本已存在的剩余劳动力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第二和三产业对促进就业量的增长均具有积极作用,但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明显大于第二产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