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3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507篇
理论方法论   71篇
综合类   1027篇
社会学   48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在分析上古汉语三类“VP也”的基础上,对近代汉语以来表示事态变化的叙述名中“也”的功能、来源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比较各类“VP也”,表明“语境制约原则”及“类推变化”是中古以来“也”在叙述句中活跃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2.
先锋派是自80年代中期崛起以来,便形成将叙事本身作为审美对象的共性,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模式。余华作为先锋小说作家中最具实验色彩和艺术个性的代表人物,在探索小说的叙事技巧的形式上做出了极大的创新。灵活运用文本话语与故事内容之间的关系,制造有意味的重复,创造有节奏的叙述频率,把余华的作品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3.
偶然,是余华结构作品的常用方法,并贯穿余华小说创作的整个过程,成为余华叙事的神话。在以苦难为中心话语的创作中,这一手法的运用显得尤为突出。但由于叙述方式的不同各作品的表现又有所不同。同样是出示苦难,《现实一种》是悲剧,《活着》是正剧,而《许三观卖血记》则是喜剧,从中可以看出余华叙述的成熟。  相似文献   
104.
反腐文学及由其改编的影视剧曾经畅销一时,形成了长达几年的热潮。许多作家获得了成功与人民的尊敬。如今这股热潮慢慢退去,也是我们文艺工作者反思其功与过的时候,本文即从内容、形式、思想等方面对反腐文学进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05.
西方戏剧的舞台叙述的表现机制包括导演叙述、表演叙述、舞台美术叙述、剧场叙述及观众的叙述接受.其舞台叙述特性表现出观众与戏剧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深层规律.  相似文献   
106.
自从仓颉造字以来,世间便开始有了文章。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以后,文章更是铺天盖地。若问:文章是从哪里来的?就未必人人都明白。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位秀才经常扒在桌上愁眉苦脸地做文章,其痛苦之状似乎比他娘子分娩时候都要难受。秀才娘子三分同情七分嘲讽地说:“俺们生孩子,是肚子里有;你们做文章,是肚子里没有,全靠胡编乱造哩!”  相似文献   
107.
欧洲中世纪是一个信仰的时代,宗教意识在人们的思想中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个时期的历史叙述受宗教意识的支配,其叙述动机、功能都直接与宗教思想相关。更重要的是,欧洲中世纪还以宗教信仰为前提建立起一个意义系统,在它的概念范围内,真实性与现代意义上的客观实在无关,相信即是真实,因而当时的历史叙述中充斥着宗教奇迹与轻信却并不造成意识形态的混乱。在宗教意识的影响下,历史叙述的通史形式、合目的性与进步概念都已确立,并且成为现代某些史学家遵循的范式。讨论中世纪历史叙述及其依托的意识体系提醒我们反思当代社会的意义体系及其局限。  相似文献   
108.
方志红 《中州学刊》2007,(6):198-201
哈斯宝评点《新译红楼梦》对"真/假"二元对立深层叙述结构的揭示,对"拉来推去"、"一语带过"等叙述笔法的探讨,以及用"史家臧否之法"来思考《新译红楼梦》不可靠叙述模式,蕴涵了丰富的叙事思想,是中国叙事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9.
读者审美阅读的过程,是激发读者情感和促使读者对作品进行再创造的过程。要达到审美阅读的效果,应注重从美与丑的对比、审美感受、叙述动作、美的形态等方面入手,激发出读者欣赏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10.
爱伦.坡的侦探小说与其他小说一样具有审美作用。所不同的是爱伦.坡的侦探小说讲述的是犯罪与侦破的故事——追查犯罪线索,揭开犯罪之谜,解开虚假符号,而所有这些都是要把世界的真实和心灵的真实带向澄明的境界。他的侦探小说蕴藏着深沉的复仇意识、非凡的逻辑推理与浪漫的灵知精神,为19世纪通俗文学的兴起和大众阅读兴趣的变化,提供了最新、最美和最富创意的范本,启迪读者的思想和心灵通向更高远的人生关怀,以展开对人文意趣的追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