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2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2篇
社会学   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当老黑赶来时,学校已经空了。他提出希望再上最后一堂课,村长用大喇叭喊了几声彝语:"来上课哟——!"回声还嗡嗡震动着黄土沟,一副神奇的景象就出现了。这哪像教师的手布拖县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南部,距州府西昌114公里,属国家级贫困县。第一次来到山村援助时,成都义工老黑最直观的感觉,来自代课老师马黑拉牛的手。"第一次见面时,我一个大男人当时眼泪就下来了。拉牛老师穿着筒靴走过来,嘴里不断地说欢迎欢迎。手很脏,带着泥巴,在衣服上蹭了很  相似文献   
42.
符任 《源流》2012,(19):59
古村游"火"不起来,缘于古村旅游文化建设的挖掘乏力。如何使古村游"破茧成蝶"?笔者认为,应唱好"三部曲",做好保护、开发和宣传工作。古村落是历史遗产,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历史不应在文明中消失,保护古村落刻不容缓。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法律和体制保障,确保古村落保护步入法制化轨道;并加大古村落修缮资金保障力度,尽快建立政府投资、鼓励个人投资结合起来的  相似文献   
43.
符任 《源流》2012,(10):59-59
古村游"火"不起来,缘于古村旅游文化建设的挖掘乏力。如何使古村游"破茧成蝶"?笔者认为,应唱好"三部曲",做好保护、开发和宣传工作。古村落是历史遗产,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历史不应在文明中消失,保护古村落刻不容缓。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法律和体制保障,确保古村落保护步入法制化轨道;并加大古村落修缮资金保障力度,尽快建...  相似文献   
44.
泮塘古村与荔湾湖公园一墙之隔,自古“湖——村”一体、相伴相融,现却沦为坐以待毙的“城中村”。荔湾湖公园实乃一座园林史迹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公园,现却“水——陆”比例失调、陆域面积不足,且面临游客容量严重超标的困境。建议将泮塘古村与荔湾湖公园有机整合、综合管理;既能用公园环境有效保护古村落特有的历史文化遗存,又能增扩公园陆地活动空间,使地域性乡土园林景观多样完美。  相似文献   
45.
文章在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 ,对南诏遗留白族古村“诺邓”的传统文化和自然生态现状进行分析、评估 ,进而提出保护、建设古村的具体项目和措施 ,旨在为村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探索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6.
夏天 《民族论坛》2009,(5):12-13
<正>荆坪原称荆紫坪,据说是因此地曾经树木茂密,荆棘丛生而取此名。旧石器晚期(距今约5万至10万年前),就有人类祖先在此群居,繁衍生息。战国时期,荆坪属荆楚领地,曾是  相似文献   
47.
苏州古镇古村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苏州古镇古村的保护已形成明确的工作思路,但还必须辩证认识经济发展与保护工作之间存在的突出矛盾,对古镇古村的保护作出科学的规划,进行审慎的创造性实践.  相似文献   
48.
在实地调查与文献解析的基础上,从选址与边界、组团布局与街巷体系等几个方面,探讨三洲古村的聚落形态特征,并试图找出影响其形成的自然与社会文化方面的内在原因,以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三洲聚落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9.
流坑文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坑古村是一处具有独特性的旅游资源,刚刚起步的流坑旅游业,既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发展旅游与保持文物的关系,坚持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于搞好流坑村的文物古迹保护、发展旅游产业、繁荣地方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0.
古村活化是一个多主体参与的过程,社会组织在参与古村活化过程中开始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社会组织参与古村活化有多种路径选择,以文化为导向的活化路径是其中极为重要而关键的一条路径。本文以广州黄埔古村为个案,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分析社会组织在参与城市古村活化时所运用的以文化为导向的模式,试图解析该模式的生成基础、介入过程、影响及局限,以期为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古村保护的路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