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22篇
民族学   110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86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275篇
社会学   33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以入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高校网站为分析对象,结合用户体验,对其满足古籍研究者的信息服务能力进行了初步评价。分析发现目前入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网站,古籍资源在有效满足专业用户的信息需求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表现在网站古籍资源检索入口隐晦、资源揭示层次粗浅、资源缺乏深度挖掘整理,且各重点保护单位之间缺乏资源共知、共享等。指出各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有必要转变观念,在古籍资源保护之外,结合时代需求,加强古籍资源的开发、开放及应用研究,从而在古籍资源的保护与应用能力建设方面发挥重点保护单位应有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82.
据彝文典籍史料《彝族源流》、《彝族人类起源》和《彝族人类历史》等中的记载,远古彝族有哎、哺、宜、舍、尼、能、实勺、咪、吐、楚、那、濮、罗、果等十四大支系部落。尼与能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对女祖魂的崇拜,也具有"天、母、女"的含义。若干世纪以后,以虎为图腾,又以太阳为崇拜对象的罗(虎)氏部落,罗(虎)部等氏支又从尼部族中分了几支出来,以"罗"为虎。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和三峡巴人故地考古出土的文物中,虎龙形雕塑、雕刻,也随处可见。根据许多彝汉文献中的记载与考古发掘资料,笔者认为"三星堆"文化的史前渊源也就是后来的彝族先民的祭祀文化渊源的足迹,"三星堆"文化的延续也就是当今彝民族祭祀文化的风俗遗存。  相似文献   
83.
从国内所藏图书中陆续辑得38家150多首明词,大部分出自珍稀本古籍,难得一见。现依《全明词》及《全明词补编》体例,整理刊布。此文所刊布为15家59首。  相似文献   
84.
身为两代帝师的翁同龢是清代著名的藏书家,他收藏的书籍多为善本、珍籍。在长期的古籍收藏、鉴赏过程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版本学知识,熟谙各种古籍版本的鉴定方法。他对版本的鉴定主要依据书籍的形式特征、文字内容以及其它相关的资料,方法独到而又有创见。翁同龢之所以在版本鉴定上有如此显著的成就,与其家学渊源、学术修养、藏书实践以及与著名藏书家的交往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85.
张洁 《四川统计》2012,(10):65-66
老成都的中秋并没有经见过,通过翻阅古籍记载,倒也不难描摹出这座古城中秋节时的景象。今日中秋时节的大多数庆祝活动,吃月饼、赏月等,老成都都有,而且有的庆祝活动比今天的更有兴致和韵味。 民间拜月 清末文人傅崇矩在其著作《成都通览》中记载了八月仲秋之时老成都的一些节日活动,“八月仲秋节,人们要买月饼、麻饼,以及核桃、柿子、石榴、板栗、梨子、佛手等果木,亲友问要送节礼,晚上要敬月光,小孩子要耍满天星,成都商家还要收账、开账。”文中的“敬月光”是指赏月、祭拜月亮,中秋祭月,早在周朝伊始就盛行,  相似文献   
86.
张化  苏采青 《领导文萃》2012,(15):70-73
"大字本"古籍是1972年10月至1975年6月,按毛泽东的要求校点注释的古代历史文献。晚年毛泽东在特殊政治背景下健康情况不佳和心境不宁,选读了大批古典辞赋诗词,以寄托自己的感情。  相似文献   
87.
本文通过工作实践,就全国古籍普查开展以来各图书馆遇到和发现的问题做一粗略比对,分析研究问题的症结,力图找寻更好地保护方式,为中华古籍的管理工作与传承事业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88.
李调元的古籍编刻活动贯穿于他的一生,包括访求珍本、编订成书、编撰大型丛书及后续的修订增补,为保存巴蜀文化文献做出了重要贡献。李调元编刻古籍从内容上来说经史子集四部齐备,还刊刻了几部大型丛书如《函海》《续函海》,编纂了《蜀雅》《全五代诗》等大型总集。他广泛收集有关历代巴蜀文献的资料,尤其是明人杨慎的著述,汇刻到《函海》中,才使得这些著作因《函海》而保存下来。他在文献的甑订与辨别上,非常注意可靠性与完整性,因而所编刻的古籍质量很高,是清代中期蜀中刻书的代表。所撰写的几十篇《函海》序跋,或考订作者,辨析版本,或纠正前人误说,补充内容,皆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特点,反映了李调元的文献学思想。  相似文献   
89.
古籍数字化与传统文献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古籍数字化大潮,传统文献学尽管仍保持着很强的生命力,但其与相关子学科均面临着深刻的冲击与挑战。古籍数字化更新了传统文献学的概念和内涵,对学科建设、专业教师和人才培养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使传统目录学趋于式微,消弱了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功能和传统索引、引得编纂的价值,提出了建立数字目录学的要求;使电子校勘被充分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校勘程序;使版本的概念和内涵发生变化,版本鉴定手段趋于现代化,并促使数字版本学诞生。在这种状况下,文献学的发展既要保留优良传统,又要顺应古籍数字化发展的趋势而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90.
吴颖 《21世纪》2011,(1):43-44
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有一部惟一来自民间收藏的古籍善本,这就是民间著名收藏家韦力收藏的《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疏》。这部经书在它的发源地印度已经失传,只有汉文版还流传于世。据史料记载,尤以辽代刊印的契丹藏经版本为上乘。辽代传世的古籍本来就极为稀少,古籍善本鉴定专家彭震光认为该刻本是一件无价国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