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篇
  免费   10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270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106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210篇
社会学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唐蕃战争中的应龙城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龙城是唐朝将领哥舒翰于青海湖海心岛上构筑之军城,旨在防御吐蕃在结冰期穿越青海湖向唐军发起进攻。由于该城地处青海湖中央,且岛屿面积较小,故学术界多怀疑其存在的意义,甚至认为是史书的虚构。本文从历史军事地理角度,指出该城是真实存在的,它的建成,阻断了吐蕃军队在结冰期穿湖北上的道路,对唐军在青海湖一带的驻防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2.
陆剑杰 《学术研究》2013,(5):1-7,13
由库恩提出、经拉卡托斯发展的范式概念,其简明界定应推库恩所说的"研究共同体所拥有的共同物"。马克思哲学的原创范式具有一元性,若脱离其原创文本,加入非马克思的论述,将无从维护其一元性。马克思哲学在其后裔中分化,沉积为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实践人道主义等诸范式共存的格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出张岱年哲学、毛泽东哲学、冯契哲学等多种形式,而由毛泽东开创、改革开放后转型成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完整成果,其范式的独创性在范式诸逻辑肢上鲜明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3.
7至9世纪间,随着吐蕃王朝的强盛与扩张,其疆域迅速扩大,尤其是安史乱后到吐蕃王朝灭亡期间,在青藏高原周边地区形成了一些吐蕃王朝的占领区,当地居民遂成为吐蕃王朝所管辖的人口,同时,吐蕃还从唐境虏掠大批人口充实其占领区。这些因素使吐蕃王朝人口激增,成为藏族历史上占有人口最多的时期。保守估计,有唐一代仅吐蕃新占领区的人口峰值就接近300万。吐蕃所控人口的变化与分布,对当地的民族成分构成及分布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4.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其思想由以武力威逼唐朝转变为"渐慕华风",主动表示愿意为唐朝贡献自己的力量。弃隶蹜赞在《请修好表》、《请约和好书》和《献皇帝书》等三份上书中,强调了互信在民族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同为一家"的观点。乞立赞的"三恨",为修复吐蕃与唐朝的关系奠定了思想基础;从吐蕃大相尚结赞与唐朝会盟于清水到平凉劫盟,标志着双方关系的逆转,反映了尚结赞复杂的心路历程。长庆会盟是吐蕃与唐朝关系的重大转折点,可黎可足在盟文中所确立的"偃兵息人"、"患难相恤"的路线,既是对清水之盟"固结邻好,安危同体"的继承和发扬,也成为吐蕃处理与唐朝关系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5.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在僧官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而设置了法律、判官等职,嗣后建立的归义军政权在僧官系统上沿用这些僧职的同时又恢复了僧政一职.这些僧官设立以后逐渐向寺院纲管体系渗透,伴随着僧政、法律、判官等僧官的寺职化,吐蕃归义军时期敦煌寺院的纲管由原来寺主、上座、维那组成的三纲体制演变为由寺级僧政、法律、判官、寺主、上座、维那组成的新的六纲体制,在新的六纲体制下,寺级僧政、法律、判官拥有较大的寺务管理权,而传统三纲的地位则渐趋衰微.  相似文献   
106.
据《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记载,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之前的青藏高原分布着众多的“小邦之王”,其后逐渐被吐蕃征服,演变成为地方实体政权,到吐蕃王朝中后期仅存吐谷浑、工布、娘布三个.本文检索汉唐文献,发现吐蕃小王制深受汉唐之间西北诸族小王制的影响,据此可以看出吐蕃与西北民族在制度文明方面的相互交流与影响.  相似文献   
107.
论唐蕃经济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蕃经济交往贯穿了吐蕃经济史全程。吐蕃奴隶制游牧经济对高原牲畜及畜产品的生产和对奴隶、丝绸、农产品、茶叶等的需求以及唐朝集权官僚经济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是唐蕃经济关系建立的基础。对于吐蕃来说,唐蕃经济交往是其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唐朝来说,唐蕃经济交往是其获得战马、增强经济多样性的重要条件。唐蕃经济交往史向我们展示了吐蕃与唐朝进行经济交往的必然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吐蕃部族合类性增长和作为中国多民族国家一员地位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8.
吐蕃王朝建立之初,军队给养制度保留着部落制的特征,出兵不带军粮,依靠掳获的东西度用.随着军事行动中战线的拉长、战场的扩大,吐蕃军队的给养方式亦发生了相应变化.本文利用出土文献与传世汉藏文文献,分析认为吐蕃的军队给养方式,针对不同战场的区域地理特点,补充新的补给方式,在西域地区出现了给养配给制;在山区农业物资相对贫乏的地区,放弃传统的给养模式,采用赎买方式维持对部队的供给;在关陇半农半牧的地理条件下,仍保留部落迁移的生活方式,以保障军队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109.
盛产井盐的长江三峡地区,在东汉及至南北朝时期,已逐渐成为廪君、盘瓠后裔与汉人交相杂居的地带。本文拟从廪君、盘瓠后裔不断奋起反抗的斗争史实,和当时各封建王朝所行盐政之弊端两个方面入手,以探寻廪君、盘瓠后裔的反抗斗争与三峡盐业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0.
李文才  刘松 《科学咨询》2009,(17):84-84
丈成公主,唐太宗李世民宗室女,汉族.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礼,并信仰佛教.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