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竹云堂诗馀》一卷,沈宜撰。沈宜,字在甫,号大悟山人,又号拙直,湖北孝感人。生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卒年不详。明吏部左侍郎沈惟炳子。诸生。顺治元年(1644)授宣府推官,历杭州司理、镇江推官。(程世揆撰《拙直先生传》,《竹云堂稿》附。)著有《竹云堂稿》十二卷,卷一有吴伟业 相似文献
32.
刘清玲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苦留后约将人误”是《圆圆曲》中展示吴伟业婉曲行文风格的极具代表性的一句诗,然而以往的评论文章中很少有人关注、分析之。本文认为,“苦留后约将人误”中的“人”不单指陈圆圆,还包括背后隐含的吴三桂、吴伟业、中原老百姓等对象。同时,该句还可看出吴伟业对吴三桂的情感倾向,即同情、讽刺互为交织,二者几乎平分秋色。 相似文献
33.
张怡冰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11-12
《通天台》的创作时间一直以来都是有争议性的,有的学者认为《通天台》杂剧创作于吴伟业入仕清朝之后,是他的追悔之作;有的学者认为它作于顺治六七年间,是悲悼故国之作;还有的学者认为是在顺治十年,吴伟业受到举荐但未出仕清朝之时,为了表达自己进退失据的矛盾心态所作的。基于以上各种学说,本文拟将它们做一次梳理,并对其进行辨别。 相似文献
34.
潘承玉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1,31(4)
清初江南宣兴籍明遗民徐懋曙,是一位为历史尘封太久,而近始重见于明清之际文学文化史地平线的重要诗人;其《且朴斋诗稿》曾经引发清初诗坛两大盟主之一的吴伟业提出著名的“史外传心之史”说,但该别集与其价值本身,三百多年来似从未被较为全面的考察和体认.本文简要介绍和分析徐懋曙的生平事迹、该别集的诗史价值,以及历史性遗憾的个中原因,以期进一步引起学界注意,恢复明清之际文学文化史上的一段史实. 相似文献
35.
吴伟业是复社领袖张溥的弟子,被列为复社"十哲"之一.对复社来说,由于吴伟业在科举与文学上的成绩,复社的地位与影响大大增强.就吴伟业而言,由于加入复社,他的功名与仕途之路既春风得意又危机四伏.从实际行动来看,吴伟业对复社的相关活动,从衷心拥护却不肯全力以赴,逐渐发展到坚决站在斗争的最前沿,成为复社党魁.明亡后,吴伟业对复社的发展经过、功过是非作了全面的反思.这种复杂的人生经历和深刻的思想认识,对吴伟业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林启柱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9):83-86
吴伟业“诗史”在明清之际诗坛上的出现 ,有其深刻的文化意义 ,它是中国数千年来所积淀的文化传统 (包括诗学传统 )与明清之际社会背景相互作用下的产物。既体现了诗史相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 ,又体现了明末清初的社会普遍心理 ,反映出当时学术思想与文学思潮的变化 相似文献
37.
江南诗学在清初诗学中占有主导地位,代表着当时诗坛拨乱反正的意识,涌现出众多有影响的诗论家。吴伟业、尤侗、汪琬三位作家,虽不以论诗著称,但诗论都有鲜明的个人特点,很难归于当时的各种流派,体现了江南诗学话语的多元倾向。 相似文献
38.
吴伟业的叙事诗,既继承了元白叙事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和艺术表现手法,又在此基础上加以变化创造,对古典叙事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吴伟业叙事诗的鲜明特色是悲怆哀怨与绮丽艳妍的有机统一,历史与现实的交融叠现。其叙事诗中的用典,不仅使得形式华美典赡,而且融会古今,沟通历史与现实的内在联系,造成"秘响旁通,伏彩潜发"的效果。与无白的"长庆体"相较,吴伟业的叙事诗审美意象的组合和叙述人称更加灵活而富于变化,结构布局波澜起伏,不拘一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