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968篇 |
免费 | 415篇 |
国内免费 | 8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935篇 |
劳动科学 | 53篇 |
民族学 | 237篇 |
人才学 | 189篇 |
人口学 | 180篇 |
丛书文集 | 2380篇 |
理论方法论 | 486篇 |
综合类 | 6042篇 |
社会学 | 1205篇 |
统计学 | 7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4篇 |
2023年 | 574篇 |
2022年 | 530篇 |
2021年 | 596篇 |
2020年 | 543篇 |
2019年 | 497篇 |
2018年 | 227篇 |
2017年 | 400篇 |
2016年 | 447篇 |
2015年 | 493篇 |
2014年 | 786篇 |
2013年 | 659篇 |
2012年 | 819篇 |
2011年 | 853篇 |
2010年 | 794篇 |
2009年 | 674篇 |
2008年 | 829篇 |
2007年 | 550篇 |
2006年 | 381篇 |
2005年 | 338篇 |
2004年 | 228篇 |
2003年 | 201篇 |
2002年 | 184篇 |
2001年 | 162篇 |
2000年 | 111篇 |
1999年 | 83篇 |
1998年 | 70篇 |
1997年 | 53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上海2035”总规提出卓越的全球城市的发展愿景。在空间资源紧约束的条件下,依托轨道交通站点的TOD建设是优化用地布局结构、提升空间环境品质,促进土地资源高质量利用,支撑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的重要策略。该研究以面向“上海2035”实施的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线路及站点为对象,通过对站点周边地区土地利用情况的梳理,指出其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在集聚度、复合度、公共性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结合国际经验和上海规划管控要求,从集聚的空间尺度、梯度引导开发强度、多元复合功能布局、精细灵活空间设计等维度,提出进一步提升站点周边地区的功能布局和空间品质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15.
董玉节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84-89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既遵循发展的规律性,又坚守发展的价值性;既坚持发展的辩证法,又彰显发展的时代性;既蕴含深厚的历史底蕴,又展现强大的历史定力。在方向意蕴上,需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目标意蕴上,需要深刻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鲜明主题;在时间意蕴上,需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渊源;在空间意蕴上,需要深刻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16.
欧阳修早年坚定地信奉儒家思想,认为“仙翁释子”皆为“异说”,但晚年开始倾心于道教,以儒者的身份吸收道教思想。这种思想转变是在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下而产生的。从时代环境来看,宋代三教合流的背景为欧阳修思想的转变提供了前提条件;从个人身体条件来看,晚年身患“消渴症”、双目眊昏的他已经不能再担任要职;更重要的是,欧阳修晚年乞求致仕不成,出知亳州之后,受这一空间的触动,心灵和情感得到了升华,使他对道教的态度发生了改变。欧阳修在亳州时期创作的诗文数量虽然不多,但在遣词造句方面极具道教特色,大量使用与道教相关的典故和人物,反映出他对道教养生思想的接受和推崇。 相似文献
17.
由物质性要素、公共性要素、主体性要素和社会性要素共同构成的社区公共空间,既关联着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现,又赋予了城市空间建设的意义表征。楼道空间是社区公共空间的基础单元,是社区的“首位公共空间”,具有首位性、首要性和睦邻性特征,在整个社区公共空间中居于本源性、基础性的重要地位。上海市杨浦区Y社区有效运用公共空间“四大要素”的系统性机制开展“首位公共空间”治理,实现了社区实体空间之变、邻里关系之变和治理思维之变。“首位公共空间”是阐释新时代社区空间治理理论和实践有效互动的创新概念,为推进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空间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19.
营造包容性空间,构建包容性社会,加快推进空间治理的现代化进程,是现代化治理的重要目标。基于江苏省南京市Q社区的空间营造案例,从社区空间营造策略的视角出发,剖析国际化社区如何营造包容性空间。研究发现,基层政府基于中国居民与外籍人士的空间服务需求,运用多元参与、互动协商、文化治理等软性手段,通过建设人与居住地、社会、自然相融合的表征的包容性空间,组织温度、服务与文化协同相融的包容性空间的实践,构筑开放、包容与共享的包容性空间的表征等方式营造包容性空间。在营造包容性空间的过程中,基层政府空间营造行动的关键策略是采用“分型管理、内育外引”的主体包容策略、“内外兼修、空间包容”的技术包容策略、“多元网格、协商自治”的制度包容策略及“制度共融、成果共享”的结果包容策略,其根本目标在于打造国际化社区的治理共同体。包容性空间的治理技术对优化基层政府的空间治理能力、提升居民的参与水平与再造国际化社区秩序有积极效应,但亦潜藏多主体协同失序、政社关系掣肘、族群关系区隔、文化不稳定及包容性制度偏差等失灵风险。因此,基层政府需厚植多主体合作的治理机制、经营包容性空间的“适度性”,以利于国际化社区善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社区是现代人类活动的基本单位,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一种特定的文化存在物。从社区入手,将艺术文化送入社区有助于构建公共文化空间,促进社会和谐,也有益于满足社区居民日益丰富的生活需求,构建高品质的社区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