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加强西北边疆防御,道光十二年(1832),清廷在新疆南部(又称“回疆”)进行职官调整,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从喀什噶尔东迁至叶尔羌。道光十六年(1836),因为喀什噶尔库银亏空和民众控告当地军官,引发了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与喀什噶尔领队大臣关于事权的矛盾,进而展开了一系列参劾,凸显出道光时期回疆职官变革过程曲折。 相似文献
82.
乔新生 《社会观察(上海)》2010,(9):59-59
新疆喀什经济特区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西部开发迈上了新台阶。上一轮西部大开发旨在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制定一系列优惠措施,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但从实施的整体效果来看并不尽如人意,西部地区依然是中国经济最贫困地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思想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83.
本文利用英国印度事务部档案,了1933年“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伪政权出笼前后英国对中国新疆的政策,认为英国政府对新疆的基本政策是稳定和连贯的,其核心是支持中国对新疆的主权,尽力利用新疆地方政府遏制苏联渗透,英国并不是伪政权的幕后策划者,也非支持者。 相似文献
84.
本文主要以新疆喀什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为例,就塔吉克民族人力资源开发困境的成因进行分析,并由此首创性地提出塔吉克民族"相对人力资源过剩,绝对人力资源不足"的人力资源开发观点。 相似文献
85.
87.
阿孜古丽·阿不都热西提 《现代交际》2011,(4):54-55
维吾尔语具有丰富的词汇,而它的词汇系统中有大量的借词。伊犁土语作为维吾尔语中心方言的一个分支,也是最接近于维吾尔语标准语的一种方言。本文主要以分类归纳的方式对维吾尔语伊犁土语中的俄语借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8.
德力格尔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
方言、土语是历史范畴,也是地域范畴。作为历史范畴,各个方言、土语都有它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规律;作为地域范畴,每个方言、土语也有其发展和形成的地域特点。赤峰市行政区域各旗县蒙古人的蒙古语,虽然从纯方言角度来讲隶属于蒙古中部方言的巴林和喀喇沁两个次方言区,但从行政区域和方言特点的结合点上来讲,可以把它们分成为上述两个次方言下属的喀喇沁和宁城土语。巴林土语、翁牛特和敖汉土语、克什克腾土语、阿鲁科尔沁土语等五个土语。而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从地域角度讲,它们都很明显而且比较稳定地属于共同的和独特的特点体系。共同的特点体系,说明它们共同为蒙古中部方言临近两个次方言的姊妹成份;独有的特点体系显示它们名个都是一些独立的、客观地存在于蒙古语大家族中的一个个小小的独立的细胞。本文从历史和共时特点角度探讨了上述五个土语的历史形成和共时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89.
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列强竞相向新疆派遣各种类型的探险队和考察队,进行政治、经济、文化考察,收集情报.这些探险队和考察队都为后人留下了数量可观的考察报告、探险实录,以及对新疆历史、民族、宗教、社会、民风习俗、地理……的札记和图像资料,这些均成为可供后人借鉴、研究、评述的历史资料.同时也为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新疆历史、文化提供了具有研究参考价值的史料. 相似文献
90.
袁易明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0(2)
30年来中国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时代的经济特区具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开放发展战略路径.作为第三代经济特区的喀什特区,开放优先依然是其战略路径选择.推行有效的开放发展战略,喀什需要解决好特区定位、开放路径、制度变革方式、发展力量聚合等4个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