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105篇
人才学   15篇
丛书文集   177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595篇
社会学   54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任何一种艺术的萌生都有其文化基因(艺术本源的基本因子).它的变革发展--形态的塑造和审美观念的形成,受持定的历史条件、社会观念、自然环境、文明程度所制约.可见,千姿百态的艺术均是某种特定社会的产物.侗族大歌多声形式孕育于"原始耶"和唱事言理的"古歌"之中;"以歌传文"创造了大歌声多的初期形态;鼓楼的歌唱活动,促进了大歌多声艺术的发展成型.  相似文献   
72.
轻松一刻     
《社区》2010,(22):55-55
以钱为重 珍妮和凯特正在热恋中。“如果晚上家里没人,”珍妮对凯特说:“我就往窗外扔一个硬币,你听到就大胆上来。” 晚上,珍妮父母看戏去了,她便往窗下扔了硬币。但一个小时后,也没见男友的踪影。  相似文献   
73.
中国是诗的国度,素以"诗歌王国"著称于世。然而,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在经历了朦胧诗、后朦胧诗的狂热之后,诗歌的社会影响就在逐渐缩小,诗歌被无情的边缘化了,代之而起的是流行音乐。究其原因,既有诗歌自身的问题,也有社会文化转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改调歌之"是元末明初南曲地域声腔繁衍生发的主要手段和方式,是南戏向传奇演进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的选择。"改调歌之"延续了早期南戏活泼、自由的乡野俚俗本色,使南曲进一步演化成诸多地域声腔,促进了传奇时代的到来。本文力图从明初南曲地域声腔的发展变革来探讨南曲"改调歌之"的内涵、意义,认为"改调歌之"本质上是传奇内部音乐体制的突破,其产生的根源在于南曲对于地域语言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5.
演唱当中,无时无刻使用着对立统一的规律,掌握了欲放先收、欲上先下、欲强先弱、欲快先慢等演唱技巧,会使演唱者的技艺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76.
“一年之计在于舂,一天之计在于晨”,青春时节是一个人美好的时刻,让我们为自己的青春喝采祝福吧。  相似文献   
77.
歌墟     
《中国民族》2008,(11):41-41
1979年,广西。中断了20多年后的歌墟,在很多乡村再现,人们久违了的民歌又重返民间。  相似文献   
78.
在朝鲜古代,乡歌的诞生意味着真正意义上国语文学的开始。新罗人认为作为一种民族诗歌形式,乡歌有很强的审美功能和社会价值。尽管三国以后文艺快速发展,但人们在文艺的社会功能方面依然存在着神秘主义的观念,这无疑是当时人的世界观在文艺观上的反映。在文艺实践中,朝鲜新罗人还发现文艺有明显的审美教育作用和达意宣志的作用。新罗人的这些乡歌观,为以后文艺批评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9.
于式枚是广西晚清时学贯中西,淹通古今的大才子。其代表作七古长诗《李宝臣纪功碑歌》题材重大,内容丰富;用事落典之多,牵涉人物之广,为叙事长诗所罕见,实不愧为名家手笔。  相似文献   
80.
黑水城出土的一部题为《解释歌义》的等韵门法著作,是智邦《指玄论》的附录,原作者为10世纪的僧人王忍公。书中首次透露,音韵学界一向认为集大成于元明两代的等韵门法实际上在五代或宋初就已具系统的雏型。随着《解释歌义》的重新面世,人们将会对汉语等韵学的起源产生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