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09篇
  免费   412篇
  国内免费   117篇
管理学   423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983篇
人才学   54篇
人口学   27篇
丛书文集   3786篇
理论方法论   703篇
综合类   6385篇
社会学   345篇
统计学   18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240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314篇
  2020年   271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223篇
  2016年   267篇
  2015年   475篇
  2014年   752篇
  2013年   629篇
  2012年   854篇
  2011年   869篇
  2010年   831篇
  2009年   812篇
  2008年   927篇
  2007年   833篇
  2006年   740篇
  2005年   633篇
  2004年   535篇
  2003年   477篇
  2002年   400篇
  2001年   356篇
  2000年   301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善政只解决了根本制度问题,在善政之下还存在善治问题。如何进行善治?在一个良序社会中,善治主要体现在政府的公共政策上,因而需要对公共政策进行伦理分析,即要回答公共政策的正确与否、公平与否。公共性与偏私性、实然性与应然性、功利性与道义性是对公共政策进行伦理分析的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102.
面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西方现代伦理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伦理文化的三元并行现象,我们不能绝对地肯定或否定任何一种文化,而应当从实际出发,采取"以'马'为主,融合中西,贯通古今,多元一体,整合创新"的方针,让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文化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继续起主导作用;让西方现代文化中的自由平等精神在经济领域发挥激励作用;让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在个人生活、家庭生活、职业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通过这样的分域、分层整合,使这三种伦理文化各得其位,各显其能,扬长避短,整合创新,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03.
法治的道德基础包含制度伦理和个人道德两个方面的内容。在制度层面上,法治的人道主义内涵体现了对人的尊严和权利的维护。对个人来说,自觉守法对法治的维系至关重要。制度的正义性配置有助于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和法律信仰的确立。  相似文献   
104.
以环境伦理为视角审视和批判现行环境法制,是当代中国环境法在研究方法上的重要特色。然而这种批判的研究方法在近来竟也遭遇了批判,从而引发了对这种研究方法本身的重新审视。现代伦理的视域本身是多元化的,故以其为生成背景的现代环境法,也不应仅拘于环境伦理的视野内。以环境伦理为唯一方祛的环境法研究路径存在着诸多理论不足,必须突破传统研究范式的局限,从更为宽广的伦理视野中,以多元化的伦理视野解读环境法,这也将成为现代环境法研究中的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105.
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中国传统的思想道德规范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时代在发展,历史在进步,进入21世纪的今天,孝道文化在现代社会中还有没有价值和和积极意义。本文认为,孝道文化构成了中国社会独特的伦理文化,长期以来对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对今天的中国人,包括世界华人仍具有强大的影响魅力,但是,由于传统孝道文化的复杂性、多元性,其精华与糟粕并存,因此,现代社会对传统孝道文化应是判断地继承,而且,更重要是取传统孝道文化精华的基础上,重建起一种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新孝道文化。  相似文献   
106.
情、理、法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意蕴 ,在不同社会人际关系的互动和社会秩序整合中的作用也有所不同。从人的自然属性意义上说 ,情是本能的情欲 ,理是人独有的用以控制和调节人的欲望和行为的一种能力 ,法是人为了生存而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 ;从中国古代宗法伦理社会角度说 ,情是基于血缘的亲情及推演 ,理是血缘人伦之礼 ,法的积极含义等同于礼 ,消极的一面是刑 ;在现代法理社会中 ,法是基于人的主体性 ,实现人的尊严和幸福的规则体系 ,理则是人对自身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合理的设计和选择的理性 ,情则是作为人的自我实现、自我满足的情感体验和人性提升。可以说 ,情、理、法决定人的基本生活样式 ,三者作为人的共同属性始终是构成伦理体系的三个基本维度  相似文献   
107.
伦理学力图从生活的层面来揭示生活的目的、生活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因此,伦理学不是一种伦理观点,不是从伦理的角度去看问题,而要从道德的角度去看问题,从生活中揭示价值。人的概念必须从人道目的论来约定和定义。人需要按照人性的规律去生活,而不是按照规范去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彰显人的价值和生活意义。  相似文献   
108.
探讨了儒、道"天人合一"观在生态伦理问题上态度之异同:基于天地生人、万物一体这一共同的根本观念,在人合自然的实践路径上,道家以自然为基点,讲求遵道而行、顺应自然;儒家则主张发挥人的作用力改造自然、人化自然。儒、道还从伦理规范层面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德要求,为当代社会解决生态危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9.
素食自古有之,但在当前,素食族迅速流行起来,呈现勃兴的态势。素食族流行既有佛缘,也有尘因,从伦理的视角看,他们都载荷着价值,具有价值诉求。对其进行伦理透视,探究其伦理意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0.
儒学的伦理思想是中国几千年来各封建王朝所奉行的道德标准,它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建筑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时期的建筑体现着不同时期的主流文化。中国传统建筑充分体现了这种等级分明的伦理道德观,而现代建筑同样也体现出现代社会的伦理与道德观念,居住文化的变迁体现出伦理思想的嬗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