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90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邈真赞是敦煌佛教文学中颇具特色的文类之一。目前,学界主要在文献整理、专门史研究、佛教美术研究及文学与文体学研究等领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动向,同时也存在重史轻文、重真轻赞的倾向。因此,将来研究,该文认为,可着眼于四大层面:一是加强概念辨析,二是进行跨学科的文本阐释,三是注意应用文体的多功能阐释,四是深度挖掘邈真赞所蕴含的佛教美术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22.
基于对774份调查问卷的分析,探讨微信点赞的动机及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从网络社会交往视域中审视民众微信点赞的原因主要有“情感价值”和“工具理性”两个动机。内部特征因素中的性别、年龄和外部驱动因素、朋友圈人际关系、发布内容认可度对两种动机具有显著影响,但也有少数因素对两种动机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3.
汉魏以来,因应不同场合与需要,赞文创作蔚为大观,可分为散文之赞和韵语之赞两类.散文之赞主要有经赞和史论赞,分别重在阐明与评论;韵语之赞主要有仪赞、画赞、史述赞和杂赞,为赞文之主体.其文或与仪式活动相关,或阐明图画、赞颂人像,或用于史书中概述大意、兼行褒贬,或随地取材、因材施赞.其体以四言体为主,兼有五言、七言、杂言,甚或骚、赋诸体,通篇押韵,多为隔句用韵,或一韵到底,或每四句、六句抑或八句、十句一换韵,或无一定之规,通篇灵活换韵.入选萧统《文选》的赞文,在类型上分属画赞、人物杂赞、史述赞和史论赞,其得以入选,主要在于情辞之美.  相似文献   
24.
儒家生态伦理充满着对大自然的伦理关爱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之思。本文从“天人合一”的本体论 ,“赞天地之化育”的价值论和“民胞物与”的义务论三方面阐述了儒家生态伦理的思想 ,以期对当今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5.
关于金城公主在吐蕃是否生子及其子为谁,一直是吐蕃史研究中一个悬而未决的疑案.史料对此事的记载亦多有歧异和抵牾.本文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得出结论金城公主在吐蕃很可能生有一子,但此子非墀松德赞,而应是先于墀松德赞出生的拉本王子.  相似文献   
26.
马国征 《中华魂》2011,(2):72-72
一 舟曲遭灾罹大难,九州四海齐救援。 军民携手争朝夕,再造河山建家园。  相似文献   
27.
郗文倩 《文史哲》2007,(3):86-93
汉代有图画圣贤忠孝以示表彰纪念并教化世人的风尚,这是像赞特殊的生成条件,对其体制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武氏祠堂等画像赞看,像赞大都体制短小,言简意赅,以说明性文字为主,体现出像赞的辅助性功能。受像赞影响的人物赞虽还保留其形制上的特点,但由于是独立的文本形式,颂扬之旨完全借文字传达,故文体表现出鲜明的颂扬态度,这直接影响了人们对赞体功能的认识。  相似文献   
28.
"赞米亚"意指特定群体逃避"国家空间"的产物,是打破民族-国家边界以研究东南亚高地社会所借用的概念。赞米亚区域及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所呈现的逃避特性体现在其自然环境、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赞米亚及其所描摹的民族社会对于认知和理解我国的民族事务和区域治理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9.
陈明 《南亚研究》2003,(1):73-79
佛教文学是世界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历来为治文学史者所注目。摩里制吒是印度佛教史上仅次于马鸣菩萨的作家 ,佛教赞颂文体的主要创立者之一 ,曾在印度文学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随着佛教在印度的衰亡 ,他的作品在印度本土销声匿迹 ,但在印度之外的佛教世界 ,他的声名却长盛不衰。本文从出土文书的角度出发 ,着重考察了他的《四百赞》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情况 ,旨在使读者对这一印度佛教文学史上的代表性作家的代表作品多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30.
赤德松赞统治时期(公元798年-815年)是吐蕃留下石刻碑文最多的时期.赤德松赞的统治上承赤松德赞和牟尼赞普,下启赤祖德赞和郎达玛,在藏传佛教“前弘期”发展史上是一关键时期.但据赤德松赞时期的石刻碑铭分析,此一时期佛教对吐蕃的影响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是很有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