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0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7篇 |
民族学 | 15篇 |
人才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24篇 |
理论方法论 | 8篇 |
综合类 | 90篇 |
社会学 | 9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从远古到晋代,天人感应思想经历了大、小传统的数次变迁。在《汉书·艺文志》中,《山海经》被列入数术略形法类。郭璞《山海经图赞》的天人感应思想表现为基本模式与特殊模式,理论基石是气论、神论、天论以及三者的杂糅。《山海经图赞》掺杂了一些玄学思想,说明郭璞并非不懂玄学。他之所以放弃"大传统"而选择"小传统",与其学术传承和政治理想有关。郭璞继承了汉代方士化儒者的传统。他虽有避世思想,但仍积极投身于政治之中,目的是为了以"天"为限制因素,恳求帝王减轻刑狱、勤政爱民。他以"兼济天下"为己任,通过占卜敦促温峤、庾亮等人兴兵讨逆,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相似文献
82.
洪兴祖《楚辞补注》所载《离骚序》作者再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洪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7(2):61-65
关于今传班固评价屈原之语前后抵牾原因的探求,学界多有论述,或以为乃评价标准不同之故.然宋人晁补之已疑"露才扬己"说或为贾逵语.从洪兴祖<楚辞补注>中洪氏的一条校语出发,对比分析今传班固所作的两篇<离骚序>和<离骚赞序>,又以刘勰<辨骚>所引<离骚序>文字与现今所传<离骚序>文字上的差异,结合班固评屈的其他文献材料和贾逵的学术偏好与创作经历,进行综合分析、研判,世传所谓班田<离骚序>中"露才扬己"一说当为贾逵语. 相似文献
83.
李琴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4):150-152
图书馆学五定律是图书馆服务的最高原则,阮冈纳赞创立图书馆学五定律以来,他的理论被图书馆人不断研究和拓展,在图书馆2.0时代,图书馆学五定律被赋予了新的内容,研究图书馆学五定律的发展历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4.
孙玉蓉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381-384
20世纪20年代,俞箴墀曾受聘到燕京大学国文系任教,并参与了国文系的教学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工作。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他与教师们一起,参与了学校的善后工作。他是不该被遗忘的燕京大学创建期的有功之臣。文章作者新发现的史料,弥补了《燕京大学史稿》和《燕京大学人物志》中的缺漏。 相似文献
85.
吴清源是举世公认的现、当代围棋泰斗,日本棋迷称其为"昭和棋圣"。与棋盘上的辉煌相比,他的生活却是坎坷曲折——"我将来就靠下棋吃饭"吴清源的父亲曾留学日本,主修法律,却对围棋深感兴趣,回国时买了许多日文围棋书。父亲回国后,在北洋军阀政府平政院任科员。有一天,他觉得应该让孩子们受些棋艺熏陶,便开始教三个儿子下围棋。兄弟三人很快学会了,能和父亲对下 相似文献
86.
黄金制品所见中亚草原与中国早期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时期中国北方地区的诸多古部族在联系北方草原与中原地区的早期文化交流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前学者的研究多集中在比较北方草原与中国北方地区出土青铜器所反映出的文化联系.自青铜时代以降,中亚草原的部族首领或贵族就形成了以黄金装饰人身、兵器、马具以象征地位和权势的习俗.本文试以金器为线索,分别比较了中亚草原、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中原地区在铜石并用时代至战国末期这一时段内金器形制、功能、流行、演化等情况.试图理清中亚草原的用金习俗和黄金艺术在不同时期逐渐经过中国北方向中原地区渗透、影响的过程,以及中国北方、中原地区对这些外来因素吸收、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87.
在中华文化史上,曹植的文献整理活动与文学创作实践,在继承前代士人的基础上,在士人文献整理活动与文学创作的关联上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典型体现,就是曹植的文献整理活动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大方面:一是促使了其作品“词彩华茂”语言风格的形成;二是使其作品“骨气奇高”“情兼雅怨”的情感特征更加突显;三是使其创作了大量的赞体文,并使这一文体范式得到了确立,彰显出文献整理与文学创作的双重特征。这在密切了士人文献整理活动与文学创作关系的同时,对我们认识和理解曹植的文学创作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88.
庞楠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1)
正衣冠禽兽,普通话读音为"yīguān qín shòu",一般辞书的解释是:衣,衣服;冠,帽子;指穿着衣服、戴着帽子的禽兽,喻有华丽外表而品德败坏、行为卑劣如同禽兽的人。其贬义指称,最早见于晚明时代的文献,如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不但衣冠中禽兽,乃禽兽中豺狼也";明末陈汝元《金莲记·构衅》:"妆成道学规模,飞语伤人……人人骂我做衣冠禽兽,个个识我是文物穿窬(yú窃贼)"。又见于清朝小说家李汝珍《镜花 相似文献
89.
西安景碑碑文及见于敦煌文书P.3847的《景教三威蒙度赞》是唐代著名景僧景净的作品,个中所见"净风"一词,学界多解读为基督教三位一体的圣灵。本文在中西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就该词在文献中的意涵进行考释,认为其是净化世风之意,并非指代"圣灵",并遵陈寅恪先生古代文化传播中必定发生变异的遗训,认为基督教的"圣灵论"难为唐人所接受,景僧不得不依华情,在其碑文和经文中加以淡化,在需要提及圣灵的场合,惟以音译称之。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