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33篇 |
免费 | 74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8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378篇 |
人才学 | 9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562篇 |
理论方法论 | 72篇 |
综合类 | 1121篇 |
社会学 | 57篇 |
统计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34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65篇 |
2015年 | 75篇 |
2014年 | 113篇 |
2013年 | 109篇 |
2012年 | 141篇 |
2011年 | 174篇 |
2010年 | 135篇 |
2009年 | 149篇 |
2008年 | 164篇 |
2007年 | 127篇 |
2006年 | 116篇 |
2005年 | 124篇 |
2004年 | 99篇 |
2003年 | 105篇 |
2002年 | 77篇 |
2001年 | 80篇 |
2000年 | 73篇 |
1999年 | 36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王煜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2,21(4):89-92
李觏倡导礼让和礼治,主张传播儒家礼学以压制佛道两教。李觏痛感同胞对佛寺道观过度热情,对孔庙祖庙反为冷漠。他的理想社会是有祖端无寺观,让人们免除佛道诱惑。他谴责儒者失职,让佛道两教乘虚而入民心。他排斥僧、道于士农工商四民以外,并罗列了佛道两教十项害处。 相似文献
3.
纪德君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4)
本文认为,唐代之所以能够产生既不同于魏晋六朝的“志怪小说”,也异于明清时代的“神魔小说”的“神仙小说”,其主要原因:1.唐代社会有着崇尚道教的气候;2.文人对生命、爱情、社会有着独特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欧阳修早年坚定地信奉儒家思想,认为“仙翁释子”皆为“异说”,但晚年开始倾心于道教,以儒者的身份吸收道教思想。这种思想转变是在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下而产生的。从时代环境来看,宋代三教合流的背景为欧阳修思想的转变提供了前提条件;从个人身体条件来看,晚年身患“消渴症”、双目眊昏的他已经不能再担任要职;更重要的是,欧阳修晚年乞求致仕不成,出知亳州之后,受这一空间的触动,心灵和情感得到了升华,使他对道教的态度发生了改变。欧阳修在亳州时期创作的诗文数量虽然不多,但在遣词造句方面极具道教特色,大量使用与道教相关的典故和人物,反映出他对道教养生思想的接受和推崇。 相似文献
5.
杜学元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2):13-17
禁忌的发展变化史,反映了人类的文明史。中华文明史也可以通过道教时日禁忌史来探寻。青年学者廖宇新著的《道教时日禁忌研究》是近年来难得的研究道教时日禁忌的一部力作。作者十年磨一剑,对道教时日禁忌的历史发展、派别状况、与其他禁忌的异同性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既关注道教的理论和仪式,又梳理历史脉络,同时关注传世典籍和民俗生活以及道教时日禁忌的时代特征。该书独辟蹊径,开拓了道教文化研究诸多新领域,挖掘了道教时日禁忌深厚的教育价值,富有教育性。不仅对道教本身,而且对整个古代社会的禁忌文化,甚至禁忌文化所反映的古代民俗生活、民间信仰等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和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7.
倪四道博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中国科学院引进海外杰出人才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9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地球物理学士学位,1996年获中科大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地球物理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地质与行星科学系,获得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球物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和环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应用地球物理》英文版编委,国际科学院组织自然减灾项目专家组成员。 相似文献
8.
右江工农民主政权对壮族政治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右江工农民主政权的创建开创了在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地区实现无产阶级民主的先 例,对壮族政治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它培植了壮族人民的无产阶级民主观,构造了壮族新型的民族政 治体系;它促进了壮民族政治精英的成长,从而使壮族人民能够真正左右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它帮助壮 族人民塑造同其他民族间健康的政治关系,从而促进了壮族与中华民族大家庭其他成员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