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87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72篇
社会学   3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51.
族人口占大多数,客家人口较少的客杂居地区,客家人入乡随俗,较多地受到族文化的影响,他们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吸收了很多文化的因素.同时,由于客家有较强的自我文化认同,加上他们在经济发展上的优势,又使得客家文化能较好的得到保存,并且以他们的生产模式带动着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2.
北路剧作为广西族人民独有的用北部语方言演唱的地方戏曲剧种,在民间流传已200多年,至今仍在传唱。它之所以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具有广泛的民间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及信息时代的到来,北路剧也面临日渐衰颓的命运。如何在新的文化环境中以崭新的时代面貌重返民间,这对剧今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3.
数字化时代广西壮剧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数字化时代,应该采取新的方式和手段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借助数字化信息技术保护与传承广西剧艺术是一种较新的保护方法,可以使广西剧艺术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最为保真的形式存留.  相似文献   
154.
从传播学视野观照黑衣民歌的生存与发展,并着力探讨如何优化整合黑衣民歌的各传播要素,促使其自身走向艺术传播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5.
作为人类学研究专著《黑衣的人类学考察》的绪论,从人类学、民族学的多视角出发,就黑衣人类学田野考察的意义、方法和内容作了理论性的探讨。尤其是有关黑衣人类学研究的学术价值及其在反贫困战略研究中的现实意义的论述,充分体现了人类学走向社会走向人民的正确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6.
随着多学科研究理念的逐步确立,历史人类学与其他研究领域也有了深广结合,区域社会史研究便是其中之一.赓续此一顺势,本文从学本身所处的境况出发,在探寻历史人类学与学研究领域的契合点的同时,将目光置于少有人关注的近代族边疆社会史的研究.以此为释例,在理论与方法上做些尝试性探究,以期为丰富历史人类学的区域和民族研究经验探引一二.  相似文献   
157.
本文运用田野调查和文献分析法,对广西黑衣民歌的传承方式进行考察,并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其面临的传承困境,认为黑衣在短短几年内从藏在深山中到闻名天下,是政府高度重视、学界积极参与、媒体大力支持和黑衣热情参与的结果,但在现代化的冲击下,黑衣民歌的传承也面临着社会变迁和传统生态环境消失的困境,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58.
古今注家对《离骚》中“抚”字的解释,大体呈现出一种由模糊到精确的趋势.在《离骚》和先秦楚辞文献中, “抚”字一般都取按抑之义,这一点从该字的古字形和篆文字形中亦可找到依据.先秦楚辞文献中的“”,指的是一种外溢、扩张、不受限制的趋势,而《离骚》所说的“抚”,则是要按抑这种外向扩张之势,使它受到限制.“抚”在《离骚》中的具体内涵,是要楚王改变他傲慢自矜、拒谏饰非的缺点.这种对“”加以限制的主张,与先秦相关理念可以互通.  相似文献   
159.
明清时期徽商集团拓展壮大原因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徽商的商帮结构、文化底蕴、经营方式三方面入手 ,探析徽商集团拓展大的原因。认为“贾儒相通”观念的确立是徽州人现实地走向商旅之途的关键环节 ,明清社会商品经济的发育及其产生的需求“拉力”为徽商打开了发展空间 ,而徽州和徽商所具有的深厚文化底蕴 ,是徽州商帮迅速扩张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0.
汉民族聚居的祖国南部边疆,族群构成复杂,经历了数千年的族群冲突与交融过程.当今汉民族和谐相处,是用血与火的代价换取而来的.南部边疆民族经历的族群融汇历程植根于汉民族文化的沃土,具有独特的历史时空背景,对理解和构建不同民族和谐相处之道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