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78篇
人才学   17篇
丛书文集   277篇
理论方法论   38篇
综合类   441篇
社会学   54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元明清时期,西南少数民族纠纷解决多元的裁判程序呈现出趋同的特点.由于中央王朝纠纷解决裁判程序在西南地区的实施必然要考虑当地实际情况,西南少数民族固有裁判程序必然会汲取外来裁判程序的营养,西南少数民族自身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使得这一地区纠纷解决的两种裁判程序互相制约、互相借鉴,最终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42.
蕃官统领的蕃兵,是唐王朝和宋王朝西北国防军中的一支劲旅,他们在遏制边患,保境安民,促进民族团结及至戡乱靖难的争锋岁月中,屡建殊功,“国家赖以为藩蔽”。故而两王朝对蕃官优礼有加,崇以高官显爵,享以司法特权,使其荣宠美名堪与汉官朝士相媲关。本文拟就蕃官荣名制的概况及其这一羁縻政策所产生的历史作用,作以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43.
笔者长期亲身参加偃师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实践,熟悉二里头遗址的发掘材料,并参加<偃师二里头>报告集的执笔编写.因此,有责任对<报告>中出现的缺点错误加以补充和更正.同时对相关问题,阐明自己的意见,全文共分为十点.可供阅读<偃师二里头>报告集和对二里头遗址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4.
次仁加布 《西藏研究》2010,(2):F0002-F0002,F0003
夏千佛石窟位于扎达县东噶乡拜沟谷上部,石窟内的壁画约绘于12世纪,是古格王朝区域内上北与下北壁画艺术的主要枢纽和汇聚,它放射着古格早期佛教壁画艺术的光芒。同时,该石窟壁画向世人展示出一幅风格浩繁、地方特色浓郁、色彩斑斓以及内容丰富的艺术画卷。世人从中可以领略到阿里古格王朝时期,藏传佛教后弘期佛教新密壁画艺术的魅力,目睹古格石窟壁画艺术出神人化的结晶。  相似文献   
45.
面对19世纪中后期清朝在内忧外患打击下陷入的严重危机,朝鲜也深感“唇亡齿寒”.但同时其自尊与主体意识也逐渐凸现出来,传统的“事大主义”正在发生动摇.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两点:一,清政府始终没能获得朝鲜的真心事大与诚服;二,明清的对朝不同政策,以及清政府回避实质性责任的功利性对朝政策.  相似文献   
46.
15-17世纪是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以王权为核心的世俗政治体系逐渐发展起来.15世纪开始,随着王权的增强,英国国王开始在国内推行宗教改革、经济改革,对知识分子群体的控制也成为其整合英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15-17世纪英国王权对知识分子群体的控制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转型时期的英国社会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47.
《国语》所载周代"籍礼",是一种具有巫术特征的礼仪活动。其意义是疏导土壤中的阳气,使之顺利地播散。籍礼中,以瞽为首的乐官们所从事的"风土"活动,并不是韦昭注所以为的观察土壤中的气脉,而是通过乐舞鼓动风气,帮助土壤中的气脉顺利播散。它是这一土壤巫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8.
49.
借助夷夏观念,晚明遗民对清政权多消极抵触,不与合作。而自清代中后期开始,士林则主动以天下为一家,放弃夷夏之防。庄存与是开启这一转折的关键人物,他在乾嘉复古考索的大气候下,借助对汉代公羊学"异内外"一义的探讨,将判分夷夏的标准确立为以君臣之义、父子之亲、男女之别为内核的"礼",从而将夷夏身份问题转换为君臣礼教问题,迎合了清代官方的夷夏主张,消弭了清初以来士林与官方之间的分歧和对立,以全新的学术论说为弥合晚清百余年的民族矛盾提供了知识准备。  相似文献   
50.
从文献源流梳理来看,穀梁子"受经于子夏"说有很明显的"历史的层累"迹象;从《穀梁传》的解经方式上看,以"受经于子夏"为基础难以解释穀梁子以事解经的基础逻辑;从《穀梁传》对待孔子的态度看,书中对孔子的态度和对尸子、沈子等人的态度并无明显区别,书中提到孔子只是作为材料出现,并无特殊的尊崇意味,引用孔子的言论只是为了增加论证的力度。因此,穀梁子"受经于子夏"之说并不可信,《穀梁传》应该是穀梁子解读《春秋》的一家之言,与子夏授经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