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5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6篇
管理学   407篇
劳动科学   18篇
民族学   26篇
人才学   66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605篇
理论方法论   129篇
综合类   1582篇
社会学   240篇
统计学   7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00 毫秒
21.
本文分析了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无效性的原因,指出我国完善独立董事制度需要处理的若干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2.
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或缓解公司股权日益稀释而引起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在我国更多的表现在管理层作为代理人对国有资产和个体投资者资产的不尊重)以及防止一股独大的公司中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害(在我国集中表现在母公司和上市子公司间的不正常关联交易等);另外独立董事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轻公司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冲突(如环境污染问题等).但是独立董事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其行为有自己的成本收益权衡.因此独立董事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问题成为许多学者的研究焦点.  相似文献   
23.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法律地位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民诉法关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制度的规定过于简略 ,以致在理论和实务中对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诉讼地位的认识分歧较大 ,这不仅影响了法律实施的统一 ,更损害了案外人的合法权益。应正确认识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诉讼地位 ,对其参加诉讼的程序加以理顺。  相似文献   
24.
在分析定位方案是否满足精度要求的时候,应根据工件采用的公差原则计算定位误差.当最大实体原则同时应用于基准要素与被测要素、且被测要素为单一要素时,应考虑基准要素偏离最大实体状态时对被测要素形位公差的补偿;当被测要素为成组要素时,可通过改变工序尺寸对被测要素的形位公差进行补偿,避免不必要的提高定位精度,以便获得好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25.
安乐死历来是个敏感的话题,有关安乐死的争论除在哲学、伦理学、医学等领域展开外,法学界对安乐死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不同的观点。近期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尤其引人注目,笔者想就此进行分析并进而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6.
公司是否可以独立地承担责任、公司对自己的债务承担的是有限责任还是无限责任历来是易引起争论的问题,本文从对公司的法人性、公司与股东的关系入手进行分析,认为公司对自己的债务承担的是独立的责任,公司对自己的债务可以承担有限责任也可以承担无限责任。  相似文献   
27.
悲剧的产生并不是孤立的或偶然的 ,而是多方面因素碰撞的结果。亨利·詹姆斯《淑女画像》中单纯善良的女主人公伊莎贝尔·阿切尔的婚姻悲剧令许多读者为之同情叹息。青少年时期业已形成的对于自由、婚姻的模糊概念和矛盾认识 ,对于情爱的畏惧心理 ,以及从小养就的浪漫、富于幻想、惟美性格等因素的相互作用 ,酿成了伊莎贝尔的婚姻悲剧  相似文献   
28.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大学英语阅读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作为阅读课的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做大量愉快地阅读 ,而不是取而代之读给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提供阅读资料 ,讲解背景知识 ,解答课文难点 ,最主要的是鼓励和激发学生借鉴阅读母语书籍的方法 ,进行有技巧的、积极的、愉快的独立阅读  相似文献   
29.
近年来,自杀事件呈上升趋势。在我国,自杀一般不构成犯罪,但造成自杀的原因复杂,其中不乏教唆、帮助者的恶意行为。教唆、帮助自杀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但因刑法无明确规定,对其刑事责任的认定较为困难。学界、司法实务界倾向以故意杀人罪对该行为定罪处罚。但笔者认为,教唆、帮助他人自杀的行为与故意杀人具有实质的不同,故应独立规定为犯罪,并就此初步提出了自己的立法构想,以抛砖引玉,期望对立法完善略有帮助。  相似文献   
30.
《经理人》2002,(9):90-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