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07篇
  免费   250篇
  国内免费   60篇
管理学   1244篇
劳动科学   315篇
民族学   535篇
人才学   172篇
人口学   220篇
丛书文集   2381篇
理论方法论   1480篇
综合类   11971篇
社会学   1779篇
统计学   120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366篇
  2022年   331篇
  2021年   413篇
  2020年   366篇
  2019年   307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303篇
  2016年   338篇
  2015年   554篇
  2014年   1737篇
  2013年   1876篇
  2012年   2405篇
  2011年   2145篇
  2010年   1571篇
  2009年   1362篇
  2008年   1237篇
  2007年   655篇
  2006年   568篇
  2005年   778篇
  2004年   754篇
  2003年   619篇
  2002年   708篇
  2001年   434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村改居”社区作为城乡一体化的衍生物,其治理有效对新型城镇化以及基层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结构二重性理论,以L社区为例,分析留存于“村改居”社区的乡村结构的约束性与能动性,具体阐述社区行动主体如何从认知障碍到认知调适后逐渐适应社区,并利用乡村结构不断推动社区资源再造与规则重塑,以及再造的社区新结构反作用于行动主体的全过程。实现“村改居”社区乡村结构再生产的关键在于发挥行动主体的能动性,发动关键群众、提供活动平台以及利用情面规则重塑文明生活秩序与情感治理规则。  相似文献   
32.
33.
由物质性要素、公共性要素、主体性要素和社会性要素共同构成的社区公共空间,既关联着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现,又赋予了城市空间建设的意义表征。楼道空间是社区公共空间的基础单元,是社区的“首位公共空间”,具有首位性、首要性和睦邻性特征,在整个社区公共空间中居于本源性、基础性的重要地位。上海市杨浦区Y社区有效运用公共空间“四大要素”的系统性机制开展“首位公共空间”治理,实现了社区实体空间之变、邻里关系之变和治理思维之变。“首位公共空间”是阐释新时代社区空间治理理论和实践有效互动的创新概念,为推进新时代中国城市社区空间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经济结构、组织形式、居民的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城市社区建设方式已远远不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需要了.新形势、新任务面前,社区党组织工作只有更新理念,创新思路,才能开拓出社区党建工作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35.
李佃胜 《社科纵横》2007,22(1):59-60
农村社区是在城乡一体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一种适应农村新形势发展的新的管理模式,目前正处于探索阶段。作为新生事物,在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如体制、规划、资金、意识等困难和问题,需要各级组织和政府进行超前思维、超前谋划,在营造氛围、改革体制、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加强引导、健全设置等方面不断努力,使农村社区建设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36.
当前,信息技术是实现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新兴的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共享性等特点,在整合社区资源、优化公共服务等方面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区块链技术,由政府主导,加大新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规范监管体系,能提高社区治理主体间的交流沟通效率,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也有助于打造高效的智慧化社区。基于此,文章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慧化社区治理展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7.
伴随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念以及社会治理重心下沉基层导向和实践的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在中国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尤其在培育社区社会资本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社会资本进行社区和居民两个维度三个层面的解构,打破以往单向培育的关注点,进行双向培育互构的探索,并以C社区商业街联盟为实践缩影,讨论其现实可行性,并从社会组织自主性、治理限度和治理有效性三方面对两者的培育进行风险分析,试图在社区社会组织日渐饱和的情境下探索未来社区社会组织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8.
杨敏 《社会学研究》2007,22(4):137-164
本文分析了不同居民群体社区参与的具体过程,提出了4种参与类型:福利性参与、志愿性参与、娱乐性参与和权益性参与。通过对居民社区参与过程和社区认知的探讨,作者认为,社会转型和社区建设运动背景下的中国城市社区是为了解决单位制解体后城市社会整合与社会控制问题的自上而下建构起来的国家治理单元,而不是一个可以促进公共领域形成或市民社会发育的地域社会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39.
营造包容性空间,构建包容性社会,加快推进空间治理的现代化进程,是现代化治理的重要目标。基于江苏省南京市Q社区的空间营造案例,从社区空间营造策略的视角出发,剖析国际化社区如何营造包容性空间。研究发现,基层政府基于中国居民与外籍人士的空间服务需求,运用多元参与、互动协商、文化治理等软性手段,通过建设人与居住地、社会、自然相融合的表征的包容性空间,组织温度、服务与文化协同相融的包容性空间的实践,构筑开放、包容与共享的包容性空间的表征等方式营造包容性空间。在营造包容性空间的过程中,基层政府空间营造行动的关键策略是采用“分型管理、内育外引”的主体包容策略、“内外兼修、空间包容”的技术包容策略、“多元网格、协商自治”的制度包容策略及“制度共融、成果共享”的结果包容策略,其根本目标在于打造国际化社区的治理共同体。包容性空间的治理技术对优化基层政府的空间治理能力、提升居民的参与水平与再造国际化社区秩序有积极效应,但亦潜藏多主体协同失序、政社关系掣肘、族群关系区隔、文化不稳定及包容性制度偏差等失灵风险。因此,基层政府需厚植多主体合作的治理机制、经营包容性空间的“适度性”,以利于国际化社区善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0.
美国代理祖父母志愿者项目是借助代际间服务型学习方法,以满足社区需求为导向,利用各类资源实施的一种社区教育和服务活动,旨在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老年人和儿童青少年共同发展,构建互利共生社区服务型学习生态。其运行机制包括涵盖招募选拔、志愿者培训、服务实践和绩效评估四个环节及分工明确的协同合作。其项目实践以循证服务模式为依托,项目设计与运行保持了一定的自主性,效果评估体现了综合多维性。美国代理祖父母志愿者项目可以为我国发挥社区作用,推动社区教育发展,促进养老托幼一体化服务建设,构建互利共生的服务型学习生态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