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1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64篇
理论方法论   50篇
综合类   727篇
社会学   53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林青 《四川省情》2008,(3):39-39
成都平原号称天府之国,成都"金温江、银郫县"的说法,讲的是历史上成都周边的富足。天府之国的美名是四川先民经几代人艰苦奋斗的结果。先民们消除水患,变害为  相似文献   
102.
中国文化终极指向之文化哲学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合一”既是中国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 ,也是中国人所设定的最高人生理想。文章立足于历史和文化哲学的视野之下 ,着重阐明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即终极指向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形式 ;分析其发展的认识论根源、价值论根源 ,以及原始思想基础 ,力求更深入地揭示中国文化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3.
生物多样性存在的儒家哲学基础是天地之气,气化万物,万物皆气之聚合。儒家承认生物多样性的存在,“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体现在:认为天地“广生”“大生”万物,万物来源同一,具有平等的生命价值;阴阳动态平衡机制使万物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和实生物”“和而解”的博弈机制使万物既竞争又和平相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自然万物承载着神秘的至上之道,“物莫不含神而具性”,神性使人类对万物产生敬畏之心;仁民而爱物是天所赋予人类的一种德性;万物一体,人与万物都是宇宙的一部分,“爱者优存”而不是适者生存乃是自然真正的演化规律。儒家爱护自然的思想,不仅仅是一种知,而且还化为统治阶级的一种法律规范,约束制约着人类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4.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崇德尊礼、贵中尚和"、"重义轻利、诚信守诺"、"形神相亲、表里相济"的思想观念潜藏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意蕴.深入发掘传统体育文化和谐意蕴的潜在价值,努力做到古为今用,对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遏止竞技体育出现的不和谐现象、引导人们形成身心和谐发展的整体健身观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5.
"述而不作"思想对中华传统文化特性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具有丰富的学术意蕴,更具有深厚的道德意蕴。这个思想与中华的"天人合一"思维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述而不作"不是不要作为,而是不"妄为",这正是"天人合一"思维在学术领域的体现。钱穆是20世纪学通四部的国学大师,他的很多著作都离不开"天人合一"与"述而不作"。透过钱穆的《中国思想通俗讲话》一书,能加深对"天人合一"与"述而不作"关系的理解和对中华文化特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106.
蒙古族是善于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民族。蒙古人认为天神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养育者,心存敬畏,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他们早期的萨满教信仰是其朴素生态观念的基础;而藏传佛教教义极大丰富了他们的心灵,成为蒙古族生态观的重要思想渊源。蒙古族著称于世的独具特色的法律制度,及其向社会习俗、生态文化的演化,成了环境保护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07.
"文如其人"大抵有两种代表观点,一是强调作品思想内容与作者道德人格一致,二是强调作品风格与作者气质、性情一致.虽然"文如其人"的反例大量存在,但总体说来,古代文论家们大多还是倾向于肯定"文如其人"的说法.这种肯定与古人"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相关,还受到儒道两家"贵真"理念的影响,同时还在于古人普遍认为文学作品是作者人格的真实显现,并具有如实反映作者人格、气质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8.
本文认为,与道家实有形态的天人合一不同,儒家属于一种道德境界的天人合一。这种道德境界的天人合一源于儒家特有的“以天论德”的思想传统,在这一传统影响下,儒家的道德学说便有了超越性,这种超越性也就是儒学的宗教性。这种特殊的超越性和宗教性对于儒学理论的完整性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9.
深入研究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根本途径之一 ,是从思维方式入手来探讨其文化渊源。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具有内向性的特征 ,中国思想史上的儒、道、佛三家 ,其哲学思想无一不体现出典型的内向思维的特征。这种思维方式 ,直接导源于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 ,由此对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铸就了中国传统艺术理论鲜明的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110.
就生态伦理学的基本观点、“天人合一”思想在生态伦理学中的地位、存在价值及其对当代生态伦理学发展的启示等方面内容进行论述,以进一步探寻“天人合一”向“天人和谐”可持续发展观的转换途径,并实现其现代性转化,以有助于重建人文与科学理性并重的现代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