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105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52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政治合法性针对的是被统治者对统治者的认可问题,它是每个政权都必须面对的永恒问题。虽然中西都有悠久的政治合法性成文史,但政治合法性理论直到近代才兴起,导致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缺乏相应维度。古代世界的政治合法性建构的基本模式是君权神授。这表现在中国古代,则有中国形式及其理想状态,其中有三个要素:天命、君权和民心。天是源动力,民是目的,君是中介。这是一个看起来非常理想的合法性结构,且天与民对君权也能产生有限制约,但实际上,由于君权垄断了天命的解释权,架空了天命,致使古代政治合法性建构无法实现其初衷。  相似文献   
212.
在西周天命思想中,"天人互动"的核心理论是:天帝具有"惩恶扬善"的属性;人依据自身善恶邀天福、避天祸.从西周末年到春秋时期,社会现实与上天"惩恶扬善"理论的矛盾冲突日益尖锐,从而导致传统天命信仰嬗变.孔子以此为契机,创造性地阐释了上天对个体命运与社会秩序的主宰,转化了由上天主宰人世祸福的内涵,重构了与传统天命思想既联系又有极大差异的天命学说,以适应时代的理论需求.  相似文献   
213.
在现实生活中程颢和程颐并不相信鬼神,认为鬼神之事不足信,杂信鬼怪异说者是"烛理不明";但在理论上说到鬼神是否存在时,二程的态度却是暧昧和模糊的,并不是从根本上否认鬼神的存在,而是对鬼神的存在予以有限的承认。这种矛盾的鬼神思想与古代"神道设教"的影响有关,也与他们继承的正统儒家的鬼神观有关。  相似文献   
214.
试论“君子三畏”——孔子天命思想的存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基于海德格尔关于存在自身的思想,考察了孔子的"三畏"及"天命"思想的存在批判特性,及其境域性的"天命"与通常义理性的"天道"理解的差异.由此重新阐释了孔子的"中庸"思想之本源的"情"、"畏"、"中"与后发的"意"、"敬"、"和"差别和关联,从而说明了孔子的"畏"应是"畏敬"而不是"敬畏",以及孔子与后来儒家"内圣外王"在思想超越境界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215.
于雪棠 《北方论丛》2000,(1):103-107
《周易》经传指出,面对人生的困逆之境,应当反身修德或遁世而无闷,表现出 旷达开朗的人生态度。孔子和庄子在这一问题上具有共同之处,都在天命观的基础上,表现 出与《周易》相近的人态度。《论语》和《庄子》这两部书,通过对几位人物的记述和塑造,艺术地 体现出儒道两家旷达开朗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216.
蛰楼随笔     
任光椿 《船山学刊》2001,(3):124-126
朱熹论性于理欠通朱熹《中庸章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解》云:“命,犹令也。性,即理也。”于理似欠通。余以为:“命”,乃赋予之意也。盖人之性,乃天赋予之本性也。天即自然,即自然所赋予人之本性也。性与理是两个概念,不可以混一。天赋之人性有正负两面,正为善,为人性;负为恶,为兽性。苟性即理,则是忽视人性中之负面,即恶与兽性之存在也,又安用率与教耶?率,统率也,率引也,人之性必须以道统率之,引导之,去恶扬善,去兽性而扬人性,是即道也。授人以道,使知如何去恶扬善,去兽性而扬人性,是为教也…  相似文献   
217.
中国古代历史,确乎是一部政治史,在这里,政治地位高于一切,政治权力高于一切,政治力量可以向一切生活领域扩张。中国古代政治活动形成了以等级观念为底色的政治心理,以拜官政治为内蕴的政治动机,以天命天道为主宰的政治态度,以忠义精神为追求的政治意志,中国古代政治心理的这些内容和特征对以后的中国政治活动,甚至民族心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18.
东汉,谶纬成为显学,学谶之士的地位尤优于经学之士。符命思想深入汉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歌颂东汉君王的符命之文也就应运而生。符命之文成为儒生文士歌颂帝王勋业,又曲意奉迎的最好媒介和表达形式。天命之符寄托了汉代儒生的颂圣情怀;神雀翔集蕴涵着赋颂帝王的庄严主题;一个时代的封禅情结寄寓着人们对盛世明君的殷殷期盼。  相似文献   
219.
据《封禅书》,刘邦曾经置立巫官。其中梁、晋、秦、荆四者,无论以刘邦祭祖、神权统一还是抚慰诸侯作解,都存在一定问题。通过对秦汉之际战争中巫术需求的考察,以及刘邦军队士卒来源的梳理,可以发现刘邦于征战之中,招徕收附的兵丁籍贯正与诸巫相合。刘邦置立诸巫的初衷,与时人功德报偿的观念有关。《汉书》因其中四巫合于刘向所述汉家先祖的迁徙轨迹,遂作割裂剪裁,以为“汉家尧后”之证。这合于东汉明章两朝的时势,也显示出两汉天命论由朴素直接、含混笼统,渐为文饰堂皇、具体指实的变迁。  相似文献   
220.
郑之云《天命图说》以图像的方式综括理学思想的核心观念,并对图像作出明确的解说。此书系郑之云与李退溪反复商订、多次修改而成,其中包含理学的理气本体论、心性论及工夫论等主要论题,体现出综合创造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