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56篇 |
免费 | 25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8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7篇 |
人才学 | 9篇 |
丛书文集 | 395篇 |
理论方法论 | 44篇 |
综合类 | 654篇 |
社会学 | 43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30篇 |
2020年 | 35篇 |
2019年 | 32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63篇 |
2013年 | 68篇 |
2012年 | 70篇 |
2011年 | 86篇 |
2010年 | 90篇 |
2009年 | 86篇 |
2008年 | 76篇 |
2007年 | 78篇 |
2006年 | 72篇 |
2005年 | 45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35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孟子》及其思想是儒家经典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主流部分.对于《孟子》的研究和翻译是近、当代学者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论文基于对2000-2009年十年间关于孟子和《孟子》研究及翻译的论文进行了统计、归类和分析,着重厘清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视角,并基于所选典型研究,选取比较能代表有关《孟子》翻译研究的识度,重点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翻译中所采用的识度与样态,并就研究中的盲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2.
李佳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6):160-161
孟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作为中国思想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对新形势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文章试从三方面分析孟子道德思想中"反求诸己"说的内涵与意义,进而探讨"反求诸己"说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43.
郭店儒家简与孟子心性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齐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5)
郭店儒家简有较丰富的人性天命说的内容。人的性情,禀赋自天。神秘的天道天德是人道人性的终极根据。肯定人的情气和内在生命有为善的趋势,以情言性,即心言性,是楚简与《孟子》的相同之点。在存心养性、“仁内义外”的问题上,二者有所区别。孟子对他以前的心性论作了理论的提升和推进。理解“情”与儒家道德形上学的内在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四端七情”恰恰是天人之际的纽带。性善论既是道德理性普遍主义的提扬,又不排斥情、才、气性。在心志的引导下,道德情感可以成为道德行为的力量。 相似文献
44.
王福湘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50-54
[摘要]多年来坊间流行把告子的名言“食色性也”说成孟子的话,这一张冠李戴的错误必须认真纠正。与孟子的性善论对立,告子提出“性无善无不善”论,其基本观点之一就是“生之谓性”,“食、色,性也。”就人性论而言,告子的“性本无善恶”比较接近孔子的原意,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均于孔子无征。应该恢复中国第一位真正人性论者告子在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5.
郝明朝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88-9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不汲取先秦儒家的智慧。所谓"先秦儒家",主要指孔、孟、荀。他们和谐思想的表述方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概言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个体自身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46.
《孟子》中的单音节形容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强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6):82-84
文章主要从量的角度对《孟子》中的单音节形容词的句法功能进行研究,通过与现代汉语形容词的特征比较,结果发现单音节形容词作谓语(不带宾语),单音节形容词作宾语,单音节形容词带宾语以及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是《孟子》中的单音节形容词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47.
陈利权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14(2):74-77
文章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孟子的性善论。认为孟子的“性善”之“性”,是指人之为人的特性──人内在具有的能动主体性;孟子性善论具有内在连续的两个层面:向善表明人的本体自觉,为善表明人的工夫自觉;孟子性善论是对孔子“仁”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8.
肖永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2):5-10
汉唐《论语》《孟子》学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汉代是《论语》、《孟子》学的发轫期,有关的注解之作已经涌现。魏晋南北朝时期《论语》学成果颇为丰富,但《孟子》却较少研究。同时,受时代学风影响,《论语》学的发展呈现出玄化或佛化的特点。唐代《论语》学的成就并不高,但是《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却不断提高,初步出现了所谓“孟子升格运动”。汉唐时期的《论语》《孟子》学的发展为宋代《四书》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9.
孔孟孝道思想是中华民族道德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论语》、《孟子》这两部重要的儒家经典及其注疏,对儒家孝道思想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述和阐释。深入研究这些材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孔孟孝道思想的传承及演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0.
宁登国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3):35-39
孟子哲学是求善的哲学."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是他的崇高理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是他的处世原则,"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是他的一贯精神.这种道德情感一方面是对当时战争频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的否定和反叛,另一方面也是与其严格的道德自律、"孳孳为善"的精神追求分不开的.本文对孟子的研究,是将标志其本质特征的道德情感置放于当时社会历史进程和复杂曲折的心路历程之中,试图一方面动态地考察深刻影响他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另一方面也辩证地审视他的深层心理结构,展示成就其道德情感的强大意志力量,从而把早已被"蒸发"为干巴巴的哲学原理与政治信念象征符号的孟子还原为处于多维文化视野之中的生命之躯,当作一个时代的文化心态来展开解剖,从而有助于更深刻真实地认识孟学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