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35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66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01.
陈金清 《江汉论坛》2007,(11):139-140
最近的十多年是李维武教授哲学史研究的多产时期,其间有《二十世纪中国哲学本体论问题》(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吕不韦评传》(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王充与中国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徐复观学术思想评传》(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年出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论》(与何萍合著,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等专著问世,撰写了数十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在《学术月刊》等著名刊物上发表.从哲学史观的探索到哲学史研究方法的突破、哲学史研究风格的形成,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长江流域文化与近代中国哲学》,这部52万字的著作于2005年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则可看成是他在哲学史研究方法探索、哲学史研究风格塑造方面的代表性成果.  相似文献   
102.
公孙龙《白马论》是先秦名学思想的典籍。名学并非诡辩,也不等同于亚里士多德逻辑理论中的概念说,而是世界符号学文化的原生态之一。  相似文献   
103.
天于费孝通的生平和学术思想的讨论,国内目前比较集中概括的,主要见于三本书:大卫·阿古什(David Arkush)的<费孝通传>(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张冠生的<费孝通传>(群言出版社,2000)及潘乃谷、王铭铭主编的<重返"魁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相似文献   
104.
凌厚锋 《领导文萃》2008,(14):150-153
罗荣渠先生的夫人周颖如女士先后寄给我《北大岁月》、《求索者足迹——罗荣渠的学术人生》。并希望我写点评介。这颇使我作难。因为,自1990年9月罗荣渠先生赠书《从“西化”到现代化》以来.我虽曾拜读先生的多部著作,然而比起先生的门下。他们对先生的相知.包括对先生学术思想的深刻了解.我实在是没有资格做这件事的。如今我之所以提笔写这篇短文.完全是出于对先生的景仰和怀念。因此,与其说是评介,倒不如说是个人的读后感似乎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105.
董仲舒在明代地位上升,在人品和学术思想上符合了当时的政治需要,更重要的是他的思想为程朱理学提供了资源,获得了程朱理学的褒奖,随着程朱理学地位的巩固而上升.  相似文献   
106.
刘克敌 《人文杂志》2006,(5):129-133
陈寅恪的学术研究向来以严谨周密著称,但偶尔也有一些资料引用方面的失误,某些学术见解也曾引起同行异议或批评。本文即通过对一些较有代表性例证的分析评述,说明真正科学的学术研究和学术批评,是建立在研究者对学术报以神圣认真态度的前提上的,而这种态度的建立在今天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07.
<汪容甫先生手札>辑存汪中手稿七篇,多未经刊行.此册经傅增湘、陈垣、启功、傅熹年诸先生鉴定,确为汪中遗文.<手札>真切反映出汪中的若干生活片段与治学实践,包含汪中研究经学、小学的重要见解.其中关于音训的论述可供今人考见清人发明此种古语训诂方法的过程和理论要点.  相似文献   
108.
傅斯年是一位造诣很深的学人,他的学术思想源渊复杂。本文从故乡人文地理与家学、中国古代学术、当代学人、西方学术等四个方面,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发掘与剖析,从而揭示了其学术思想源渊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109.
110.
本文以王国维的戏曲研究(1895-1913)为例,讨论中国近代学术转型的历史境遇性问题。文章的枢纽是王国维1913年为自己的《宋元戏曲史》所作的判语:“世之为此学者自余始。”这句话后来被普遍认为标志了中国戏曲研究新阶段的开端,即所谓戏曲研究的现代化转型的开端。本文围绕着此言之所出的相关历史过程,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节讨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学术机制变化之一端:报刊出版对学术思想与交流的日益显著的影响。对这个机制的考虑,有助于我们理解王国维戏曲观的前后变化。同时,王国维本人对当时学术景观的变化也进行了理论上的论述。第二节即就此展开论述,并重点阐发王国维早期学术思想中的“世界学术”观。第三节讨论京都的社会文化环境下王国维戏曲研究的进展及其戏曲研究的权威性的形成,认为:在王国维不断地尝试在新的学术交流条件下与世界进行对话、并致力于一种“世界学术”的建设时,他在1910年代的遭遇却说明,域外的学术界却在寻找一种中国本土的声音和学术权威。而这种寻找,成为对他的戏曲研究进行学术定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