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35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66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稿约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是常州工学院主办的学术刊物,为双月刊。办刊宗旨为:活跃哲学与社会科学学术思想,增进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推动人文学科专业的教学改革,促进社会科学研究。主要栏目有:常州文化、四海论坛、心理学、经济管理、文学艺术、语言文字、高等教育等。欢迎院内外作者积极赐稿。投稿的要求:1.本刊提倡写短文。来稿字数以5000字左右为宜。2.稿件务必写出200~300字的摘要  相似文献   
92.
在东汉以前,"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被理解为孔子以水不舍昼夜而奔流的习性来勉励人们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被理解为以"川流不舍"来象征时光流逝,表达对生命短促的感伤情绪;宋儒则在承袭汉儒基本喻义的基础上,将川流不息的特征看成是"道体"、"天德"的具体表现.通过对一句话的阐释史的简略考察,可以从中窥见学术思想嬗变之一斑.  相似文献   
93.
5月23日至24日,由省社科联、宜宾市人民政府、宜宾学院主办,宜宾市社科联、宜宾学院承办的“唐君毅先生诞辰100周年暨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宜宾圆满举行,来自两岸三地的专家学者、唐君毅先生的学生及亲属共同追忆、深切缅怀学贯中西、学识渊博的世界文化名人唐君毅先生;深入探讨其学术思想,着力吸取中国历代哲学家的智慧,进一步弘扬以中国哲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94.
李绍明先生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民族学家.1950年秋,他进入华西大学社会学系民族学专业就读,系统学习了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史前考古学与语言学等知识,并在1951年和1952年夏季两次到羌族和彝族地区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95.
罗银胜 《云梦学刊》2009,30(2):12-16
当代知名的会计学家杨纪琬对潘序伦曾有如下一段评论:“特别是在治学、讲学和做学问上,有一股顽强的精神,锲而不舍,坚毅不拔,终于攀登了会计学术上的高峰。特别是潘先生在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值得赞赏的。”杨纪琬的概括。恰如其分地揭橥了潘序伦一生的学术活动和学术思想的特征。  相似文献   
96.
《学术界》2015,(1):1
本刊邀约有识之士撰写下列内容和选题的稿件:1.我国人文领域和社会领域的重大问题,特别是与发展相关的重大问题的理论探索;2.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的学科前沿问题,特别是学科解释原则的创新问题;3.我国学术领域中有关学术观点、学术规范、学术风气、学术制度的评论,以及严肃认真的批评、反批评和自我批评;  相似文献   
97.
中国科学家学术思想的传承和创新,既学习西方现代科学并融入国际科学共同体,也在重新发现中国传统学术的价值.更为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伴随着现代科学传统在中国社会的建构和塑造,也在不断开启中国科学发展的未来.本文分析了学术思想传承和创新的相关概念,探讨了中国科学家学术思想传承与创新的主要特征,以及研究该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8.
罗成华 《劳动世界》2017,(27):79-81
本文根据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特色资源库吴泽霖特色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所提供的关于学术界对吴泽霖研究的资料为基础,就学界对吴泽霖学术生涯、民族学、民族博物馆学、人类学等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介绍,以期为关注吴泽霖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较为详实的学术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9.
汤用彤先生治学中西兼研,触类旁通。他善于将西方学术思想以及学术研究的方法运用于中国学术思想史的研究之中,他既强调学术研究的民族性特点,国故国粹对外来学术思想的渗透与影响;同时又不抹杀外来学术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与作用。他的“昌明国故,融会新知”的学术思想,为中体西用的学术研究理念提供了坚实的依据,同时也为学术研究接受外来学术思想如何保持民族学术传统带来有益的启示。他的“就事推论,应有分际”的研究方法,为学术研究中新旧材料的利用,以及实证研究的学术思想,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0.
也许我应该首先引用许纪霖的一个说法:"90年代以来,研究现代中国文学史的朋友纷纷转向,兼治思想史或学术史。如果说,转向思想史最成功的要数汪晖的话,那么,兼治学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