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69篇 |
免费 | 51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5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130篇 |
人才学 | 26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545篇 |
理论方法论 | 71篇 |
综合类 | 2109篇 |
社会学 | 127篇 |
统计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44篇 |
2022年 | 50篇 |
2021年 | 56篇 |
2020年 | 74篇 |
2019年 | 48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49篇 |
2016年 | 51篇 |
2015年 | 109篇 |
2014年 | 164篇 |
2013年 | 157篇 |
2012年 | 187篇 |
2011年 | 219篇 |
2010年 | 206篇 |
2009年 | 220篇 |
2008年 | 228篇 |
2007年 | 177篇 |
2006年 | 192篇 |
2005年 | 137篇 |
2004年 | 108篇 |
2003年 | 95篇 |
2002年 | 101篇 |
2001年 | 78篇 |
2000年 | 70篇 |
1999年 | 63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 毫秒
111.
张万有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整”不仅词义丰富,有22个义项,语法功能较强,在组构方言基本句型方面有很大功劳,而且还有一定的修辞作用。它囊括了诸多动作动词,“足可居于所有汉语方言动词之冠”。从探讨汉语方言整个系统的角度出发,研究讨论“整”一类的动词,其意义不可低估;从推普的角度出发,方言区的人找准对应规律,将方言中的“整”改为相应的普通话的同义动词,这样才能加速推普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2.
刘厚宇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8-14
海南乐东县三师村黎族哈方言区的丧葬民俗,丧礼各环节的民俗事项中均有音声贯穿始终。一是粉枪声、鞭炮声、哭声;二是主祭"帕柔"唱诵,在祭奠期间有专人唱祖先歌、丧歌的场面;三是在祭奠、出殡、下葬过程中用唢呐、锣镲演奏烘托氛围,表现出特殊的地域与民族性征。三类丧俗仪式音声具有哀悼、生死划界、避邪、分化痛苦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13.
王光汉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2):10-13
就合肥方言单音动词的词形、词义及语音进行研讨。考释三研讨的单音动词共50条,其中“汏”、“扔”、“(■)”、“尥”、“矼”等牵涉到词典等在注音、释义及词形认定上的一些问题;“搌”、“唵”、“(■)”、“旅”、“拌”、“科”、“远”、“(■)”、“(■)”、“(■)”、“捾”、“(■)”、“斮”等牵涉到古词、古义在合肥方言的留存。 相似文献
114.
叶从容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8):75-79
岭南方言是构成岭南文学独特地方性经验的重要文化基因。地处强势方言区的岭南文学创作深受当地方言的影响,形成了具有地方文化色彩的文学言说方式,在风格、形式、内容等方面显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从“地方性经验”角度考察粤方言影响下的岭南文学语言策略,有助于析出岭南文学言说方式的基本特点及其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15.
方言是语言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地域分支,在一定时期内与通语共同存在.对方言的调查研究,有利于掌握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共同特征和对应规律,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加快普通话的推广,减少交流中的语言交流障碍,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收集合肥方言词汇词目约1 000条,按词类和词义相结合的分类法,名词分为天文、地理、时间,农业,植物,动物,房舍,器具、用品,称谓,亲属,人体,生理、病理,衣服、穿戴,饮食,红白大事,日常生活,商业、交易,文体、教育,人体动作,方位等19义类和代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数量词4个义类,共计23个义类. 相似文献
116.
武小军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5)
长期以来,巴蜀语言学一直以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作为研究框架,重视语言的"本体"描述.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及语言的多向交流,巴蜀语言面貌已发生悄然变化,这就使得很多依靠传统语言学视野的研究出现了局限性.本文旨在倡导一种语言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即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研究手段去观察巴蜀地域的语言--诸如方音、词汇、方言岛、言语社区、文学(少数民族文学)文本作品语用等的演变,以此构建全新的巴蜀语言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17.
曾丹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130-136
领域语言的发展变化受语言生态伦理的影响和制约。从现实空间领域来看,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生态关系的动态调整直接受制于族群语言立法,即国家语言规划。而不同方言间的强弱竞争、方言内部成员的优胜劣汰也都与使用者的价值理念和语言态度有着密切关系。从虚拟空间领域来看,网络语言与其他传统领域语言之间的双向互动需以语言生态伦理为依据和导向,而网络语言的自我孳乳也受使用者民族认知心理和内在语言知识的影响,在深层伦理规范的驱动下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从而实现语言生态的有序传承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8.
张辉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2):128-132
《歧路灯》中的动词"董"和形容词"古董"颇有地域特色。"董"是行为动词,在句中作谓语。"董"和"弄"在语义、语法上相同,而在语用、使用范围上有异。因此该书中的"董",都可以用"弄"替换,而"弄",却不尽可以用"董"替换。"古董"包含有难缠、固执、不易对付、变幻莫测、居心叵测、行为乖戾、喜欢惹是生非等义,可以表现性格、脾气、行为、内心、外在等诸方面。今天的豫西南等方言中也有与《歧路灯》相似的"董"和"古董",但古今的"董"都谈不上"粗俗",且"董"的行为本身从性质看并非都是"胡为乱来"。 相似文献
119.
白振有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05-109
方言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方言忠实地记录并蕴含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同样,延安方言之中积淀了丰富复杂的延安文化。择其要者,有婚姻文化、丧葬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居住文化以及民间艺术文化等内容。全面调查和研究延安方言与文化,可以引领延安方言由基础性的描写研究转向高层次的阐释研究;为延安的文化保护和文化建设做出贡献;为建设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幸福延安提供强大的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120.
郑晓芳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2):76-80
文章从界定话题概念入手,考察了宁波方言话题结构的特点和具体表现形式,并进一步分析了宁波方言话题结构在句中的位置和数量问题。认为话题属于语用范畴,宁波方言的话题倾向于已知信息,但也不排除新信息;话题可以是有定的,也可以是无定的;话题中还可以包含话题焦点。宁波方言的话题结构在句中的位置不限于句首,亦可在句中;句中话题结构的数量可以不拘泥于一个,可以多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