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22篇 |
免费 | 210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28篇 |
劳动科学 | 12篇 |
民族学 | 707篇 |
人才学 | 56篇 |
人口学 | 13篇 |
丛书文集 | 1710篇 |
理论方法论 | 372篇 |
综合类 | 3429篇 |
社会学 | 370篇 |
统计学 | 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89篇 |
2022年 | 83篇 |
2021年 | 106篇 |
2020年 | 117篇 |
2019年 | 96篇 |
2018年 | 58篇 |
2017年 | 118篇 |
2016年 | 140篇 |
2015年 | 238篇 |
2014年 | 441篇 |
2013年 | 402篇 |
2012年 | 400篇 |
2011年 | 488篇 |
2010年 | 440篇 |
2009年 | 444篇 |
2008年 | 584篇 |
2007年 | 461篇 |
2006年 | 383篇 |
2005年 | 331篇 |
2004年 | 318篇 |
2003年 | 297篇 |
2002年 | 247篇 |
2001年 | 253篇 |
2000年 | 157篇 |
1999年 | 82篇 |
1998年 | 44篇 |
1997年 | 41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3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才旦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1):145-147
作为精神现象的文学,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学,是和特定的地域环境、民族宗教文化紧密相关的。少数民族地域环境的差异性以及各少数民族之间不同的宗教信仰构成了不同的文化氛围圈。 相似文献
62.
田伟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9(1):83-86,90
在物理教学情境下,探讨了眼动追踪技术这一源于神经解剖学的发展而产生的独特技术方法的应用价值,提出了运用作为物理教学新工具和新技术的眼动追踪技术开展物理教学的几种应用方向,重点阐述了眼动追踪技术是如何作为一种现代化可视工具诊断参与者不同思维方式的。此外,还着重解释了利用眼动追踪软件分析眼动追踪数据是如何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应用在物理教学中的。 相似文献
63.
通过分析儒家和基督宗教的伦理观可以发现,世界各大宗教思潮共同倡导的全球伦理不能以孝敬父母或信仰上帝这类特殊主义的信念作为至高无上的本根基础,而必须以批判人本主义提倡的尊重每个人正当权益、不可坑人害人、应当爱人助人的普遍原则作为至高无上的本根基础,否则就会陷入深度悖论而否定自身. 相似文献
64.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历来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传统观点认为科学与宗教或者相互冲突,或者相互分离,或者是一种互相整合的关系。本文试图在对各种传统观点如冲突说、分离说和整合说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理性与信仰互补的新视角来探讨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宗教与科学不仅有着本质上的对立,更有着观念上的内在联系,二者存在着一种建设性的互补关系。作为承载当代社会发展的两大车轮,科学与宗教共同谛造新的人类文明。 相似文献
65.
简论雷蒙·潘尼卡的宗教多元论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当代著名思想家雷蒙·潘尼卡的宗教多元论哲学 ,认为潘尼卡从不二论立场提出了他对其他多元论的批评并提供了自己的选择方案 ,即拒斥普遍主义 ,确立宇宙性信心 ,以“对话的对话”保持极性间的张力。本文最后认为潘尼卡的宗教多元论是一种灵性多元论 相似文献
66.
新锐视角观照下的当代文学思潮--评吴秀明的《转型时期的当代文学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时期的当代文学思潮>以新锐的视角,对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湖做出个性化的观照,具有举足轻重的理论价值意义.其新锐性主要体现在:厘定出"三元一体"的转型时期当代文学思潮的新格局,体现"多元共生"的现代性思维模式,具有宏观整合与微观阐释相结合的理性透视能力;从"热点"切入,以敏锐的"问题意识"建立与当代文学思潮研究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67.
道家与道教既相因又相异 ,本文在探讨道家哲学精神在道教中内在延续的同时 ,试图从哲学与宗教的区别角度 ,着重指出道教不同于道家的文化个性 ,即其通神体验与斋醮仪式 相似文献
68.
民族主义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精英和民众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的一种政治意识,它靠对国家民族的情感而维系,也靠传统的集体意识和理念来强化,而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宗教。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无论现在是否为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宗教在其民族情感和整合当中的作用仍然是相当复杂的。虽有强弱之分,宗教对于国族认同的作用仍然不可忽视,在有些国家甚至还是至关重要的。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加强国族的团结和整合,但其极端的、非理性的发展,又往往导致盲目排外、抗拒文明、拒绝普遍道义的蒙昧主义,其结果是维护落后、政治上极端保守,给国家民族带来大灾难。我们对此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而考察历史上的宗教与民族主义的复杂关系和互动,正是这种积极态度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69.
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代表尤根·哈贝马斯最近几年来频繁讨论与宗教信仰及其社会作用有关的话题,本文在澄清这些讨论的具体语境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哈贝马斯在"内部超越"观念的语言学转译、"后世俗社会"对宗教传统的世俗转译、实现"内部超越"的社会文化条件观念等方面的观点,并设法表明,哈贝马斯以"超越性"的内在化作为重点的社会批判理论,有助于我们思考中国文化的当代意义,思考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沟通的文化前提,甚至还可能有助于我们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前提. 相似文献
70.
本文举示新教伦理与禅宗伦理 ,考察宗教伦理与市场经济的精神适应性及其方式。本文还选取《新约》使徒时代与印度后期大乘时期 ,考察“平等”概念的宗教史渊源和文化底蕴。最后 ,论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宗教伦理可作为有益的社会文化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