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94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166篇
劳动科学   19篇
民族学   789篇
人才学   64篇
人口学   14篇
丛书文集   2618篇
理论方法论   737篇
综合类   4442篇
社会学   692篇
统计学   18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294篇
  2014年   541篇
  2013年   514篇
  2012年   639篇
  2011年   712篇
  2010年   667篇
  2009年   647篇
  2008年   741篇
  2007年   646篇
  2006年   574篇
  2005年   452篇
  2004年   478篇
  2003年   450篇
  2002年   339篇
  2001年   304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根据国家宗教局《关于2012年以安全为主题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的通知》、湖北省民宗委《关于和谐寺观教堂安全年主题创建活动的通知》的统一部署和要求,2012年,武汉市结合实际、精心谋划、多措并举,在全市宗教界广泛深入开展了创建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宗教领域和谐稳定,一批宗教活动场所存在的突出安全隐患得  相似文献   
82.
关于李白诗的“飞”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羽《沧浪诗话》云:“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说出了李白诗独特的美感,即飘然美。飘然的本意是风吹翻飞状,这里引申为不拘于世俗的超然状态。这种美感主要来自于李白诗的飞意象。李白爱“飞”。在他的诗里,无论抒发功业情思,还是表现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他都频频使用“飞”的意象。先看其飞意象对功业情思的表现。李白一生追求的理想一言以蔽之,即“功成身退”,代表性的表述见其《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  相似文献   
83.
《贵州统计》2009,(3):85-86
切·格瓦拉如果能活到今天,该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但他永远年轻,不只是因为他死得早,更因为他死在浪漫的理想之中。这个现代闻名于世的叛逆者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崇拜者俱乐部。即使在他去世42年后的今天,还为每次反对运动尽力尽责,没有哪个反战集会上没有印有格瓦拉头像的T恤,没有哪一次大规模的示威活动上没有切·格瓦拉的旗帜。切·格瓦拉身上浓重的宗教色彩正在使其成为各种理想主义的代表。  相似文献   
84.
宗教与文明是共生的,宗教的演进史在人类的文明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0世纪的宗教世俗化趋势对人类文明带有正面的影响.宗教世俗化趋势的重要意义,即宗教的世俗化对人类文明的未来有着重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5.
李锦全 《学术研究》2001,1(11):86-89
洪秀全的宗教思想一般认为来自西方基督教,但拜皇天上帝与主张平均平等,也是中国原始宗教和后来农民起义的传统思想,因此可以看成是中西文化的结合.德国农民战争中的闵采尔是正宗教会的神学异端,太平军起义时的洪秀全,亦被近代基督教视为异端邪说,其实这是反封建革命农民的本能,是中西文化的共性.  相似文献   
86.
大杂居、小聚居的中国民族分布格局决定了众多不同的民族共生于同一地理区域,形成了多民族散杂居地区宗教多元共生的存在常态.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合作市生活着藏、回、汉等民族,藏传佛教、伊斯兰教、汉传佛教、道教等多元宗教信仰共生共荣,既相互影响、又相对独立,逐步发展形成具有多民族地区宗教存在的多元共生文化复合体.研究多民族地区多元宗教和谐共生存在及发展,探究其形成、发展的基本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7.
社会学思维方式的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学长期在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束缚中存在,只是到了本世纪70年代以后,社会学才真正开始了思维方式的变革,一些社会学流派也才开始真实地切入了生活实际,社会学的视野、问题和概念框架正在发生一场深刻革命。然而,中国社会学尚未对此作出反应,仍然在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中展开自身。清楚地认识社会学思维方式的变革,是中国社会学打开发展新局面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88.
杨青山 《殷都学刊》1998,(4):130-131
一、对“向钱看”的历史回顾“向钱看”这种思潮一经出现就理所当然地遭到批判,尽管人们批判的角度不尽相同,但都认为“向钱看”就是金钱高于一切,把金钱视为最高的人生追求目标,是地地道道的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它必然导致人们为了金钱而不择手段,不惜损人...  相似文献   
89.
随着当代世界经济和现代化进程在全球的扩展、世界多样性统一进程的推进、以及科学技术革命对社会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世界文化也呈现了全球化、现代化、多元化相互辉映的特色。和对当代世界政治和世界经济的研究相比,在史学界对世界思想和文化艺术演变和发展及其特点的研究是相当薄弱的,总的说来还处于初始阶段。本文对当代世界社会思想和文化发展轨迹概要考察,旨在加强对这一薄弱环节的探讨和研究,以期引起学人共同的关注。  相似文献   
90.
论希罗多德的宗教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西方史学的奠基人希罗多德的宗教思想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对其观察宗教的视野,对人神之间关系的阐述,承认宗教对民族认同作用及以宗教解释自然、生理现象和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几个方面进行了梳理。文章不同意以往对希罗多德宗教思想的评价:或认为他持有迷信思想,或认为具有轻神重人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而对希罗多德宗教思想做出了新评价,即一方面提出希罗多德并非轻视神的意志,没有必要为他的思想贴上“朴素唯物主义”的标签,另一方面提出了希罗多德崇信神灵的合理性,是当时文化氛围下合乎逻辑的思想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