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93篇 |
免费 | 240篇 |
国内免费 | 2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66篇 |
劳动科学 | 19篇 |
民族学 | 789篇 |
人才学 | 64篇 |
人口学 | 14篇 |
丛书文集 | 2618篇 |
理论方法论 | 736篇 |
综合类 | 4442篇 |
社会学 | 692篇 |
统计学 | 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113篇 |
2022年 | 94篇 |
2021年 | 142篇 |
2020年 | 160篇 |
2019年 | 116篇 |
2018年 | 62篇 |
2017年 | 134篇 |
2016年 | 174篇 |
2015年 | 294篇 |
2014年 | 541篇 |
2013年 | 514篇 |
2012年 | 639篇 |
2011年 | 712篇 |
2010年 | 667篇 |
2009年 | 647篇 |
2008年 | 741篇 |
2007年 | 646篇 |
2006年 | 574篇 |
2005年 | 452篇 |
2004年 | 478篇 |
2003年 | 450篇 |
2002年 | 339篇 |
2001年 | 304篇 |
2000年 | 202篇 |
1999年 | 102篇 |
1998年 | 65篇 |
1997年 | 58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3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王丁楠 《社会观察(上海)》2013,(5):68-71
自2011年1月25日起,埃及示威者在短短18天内将执政30年的穆巴拉克赶下政治舞台.在这股历史合力中,自由主义者和世俗派、伊斯兰团体、武装部队以及他们背后的百万支持者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个参与者都带着自己的主张加入变革潮流,埃及1·25革命因而具有多重属性.当穆巴拉克宣布下台、短期的共同目标得以实现,社会的凝聚力也随之消散.不同团体都坚称自己是革命的接班人,分歧变得难以调和.而大众则夹在他们的争论之间无所适从,迫切等待生活改善,却看不到个人和国家的希望. 相似文献
993.
2001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提出:“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此中央出台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指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必将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纲要》要求大力提倡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在全体人民中形成普遍认同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994.
二十世纪早期在西方社会学流传进入华夏大地的同时,关于人类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社会调查的应用也敲开中国的国门,对我国固有学科理论研究模式的转变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由于在那个特定时期对学术研究和发展我国本土社会学的需要,我国的相关学者开始了最初的社会调查.即使在当时,这种社会研究方法是效仿国外而生,但也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国社会调查运动.李景汉先生以其卓越的学术地位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推动了这场运动的发展,具有突出的时代意义.这一运动不仅是社会学在中国立足的重大事件之一,也是促就我国社会学研究方法质的飞跃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995.
996.
荣觅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162-164
顺应翻译学的权力转向,文章探讨《论语》理雅各译本成功的原因。该译本一经面世就赢得了当时读者的接受,这是由于理译本分别符合了西方的传教士、殖民者和汉学家这三类主要读者的阅读要求,这三类读者分别代表了三大权力:宗教权力、政治权力和文化权力。这些权力对译者的操纵在译文中也有所体现。从《论语》理雅各英译本这一个案,我们可以看到权力关系和权力机构是怎样操控翻译事件的。 相似文献
997.
当代大学生的宗教思想观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世强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
本文根据笔者由抽样调查所得的统计数据和个案访谈的资料 ,研究了当代中国大学生宗教思想观念的一般特点 ,认为他们中大多数主要从文化的层面认识和思考宗教 ,真正信仰宗教的为数极少。作者同时认为 :当代大学生对宗教有自己的观点 ,没有证据说明他们可能成为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对我政治渗透的工具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教俗博弈是伊朗政治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突出特点,女性头巾是其重要的社会表征,并演化成为鲜明的政治符号。伊朗女性头巾的摘戴之争发端于19世纪末政治现代化进程之始,经历了从民间探讨到官方强制的历史过程。无论是巴列维王国还是伊斯兰共和国,官方都通过强制头巾“摘”或“戴”的方式来强化政治权威,以实现政权合法性和国家意识形态在社会领域的延伸,而社会群体对官方的认同与反抗也体现在女性头巾的摘戴之中。女性头巾摘戴之争所折射出的伊朗现代化进程中的矛盾,不仅包括传统势力和新兴群体间的张力,也体现了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博弈。伴随经济现代化的深入影响,头巾自抉将逐渐作为女性公民权利的体现,预示着伊朗政治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