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7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80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生活与美学     
一、生活中蕴藏着美学有人说,美学不应该庸俗化,美学从来不是教人如何注重衣着、外貌打扮。我认为这种看法也对也不对。任何学术,不管多么艰深,都要落实到具体、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去。作为一门学科,美学当然不能只是停留在各种现象的浅层和表面,而必须上升到理论  相似文献   
32.
龚刚 《中国学术》2001,3(1):358-361
“知识生活”(intellectual life)是如何从与“公共生活“的密切关联中孤立出来的?业余研究者与公共学术讨论是如何被排挤出现代学术体制的?知识分子是否必须脱离“公共文化”才能有效地从事学术研究或审美活动?他们有无参与公共生活的义务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33.
在现代绘画中,画家所关注的是进行认知的主体和被认知的对象之间存在的互动关系,而不是对象自身被固定在从"窗口"所看到的对象.意向性是审美活动中的特殊形式,它赋予作品以不同形式的意向性之间的张力.绘画创作的意向性不是智性的设定画面的理想性,换言之,它不是"意在笔先"的作画方式,画家实践的方式千差万别,都离不开实际活动的感觉反应.  相似文献   
34.
文章论述了音乐欣赏的一般本质,即音乐欣赏是经由听觉而实现的审美活动,是一个积极的创造过程,是主体与客体相交融的过程,音乐欣赏中主体的首要目的是通过听觉去获得体验而不是借助理性去求得认识,感性的审美体验是音乐欣赏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5.
人的历史发展与人的审美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学研究中,人的历史发展和人的审美特性都是重要的问题.对这两个方面及其关系的说明,只有通过现实的人的历史活动来实现.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首先说明什么是"人"及其历史发展,再着重从人的发展的依附、独立、自由三阶段来阐述人的发展和人的审美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36.
“美的本质”是美学的基本问题,美学中其他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最终都取决于是否准确地把握了“美的本质”。以往的美学家们对此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还未找到完善的答案。 我们应该而且能够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逐渐寻找到正确的答案。我认为达到这一目的的正确途径是:首先,对前人“美”的定义加以扬弃,即把其中正确的部分继承下来,变为我们的精神财  相似文献   
37.
王虎 《华人时刊》2004,(6):56-56,F003
钟山烟紫,紫洇巍巍中山陵;秦淮波绿,绿染肃肃夫子庙。滚滚长江,遇狮子山而波回;皇皇帝王,至胜棋楼而驻足。玄武湖泛舟,可偷浮生半日闲;雨花台缅怀,好知此生莫虚度。 自古江南佳丽地,从来金陵帝王州。在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中徜徉,不论何时无论何地你都会感受到这故都名郡的恢弘气势和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南京旧称建邺,又名金陵,另有别名”石头城”。  相似文献   
38.
20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美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被不断消解,如何理解"美学生活化,生活美学化"这一美学现象也开始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本文在对美学和日常生活之间的审美关系进行简单分析后发现,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度地消解二者之间的界限,只能加快审美意识和自我精神的消失。  相似文献   
39.
消费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审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是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也是人的基本需要.审美活动普遍发生在日常生活之中,其范围远远大于"艺术"活动.但是,这并非否定审美的无功利性.近年来,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讨论带有对于"审美"的误解.所谓"日常生活审美化"只能说是日常生活资料的审美化,实质上是商品和消费的审美化.从表面上看,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活动比以往更加广泛,实际上却是审美活动被利用和夸大,掩盖了商品消费全面侵占日常生活的真相.因而我们提出:让消费回归消费,让审美回归审美.  相似文献   
40.
徐辉 《殷都学刊》2000,(1):86-90
康德美学作为其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发点是通过审美判断力在知性和理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此也使得康德美学具有了“桥梁”性质;这一点决定了康德美学的优长和不足以及他对美学的深刻洞察和育机。康德美学从正反两方面都为我们认识美学的性质、思维方式、作用和存在理由,为我们思考现代美学问题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