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29篇
社会学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广东省翁源县是一个纯客县,内部的客家话存在一些差异,尤其是语音方面。翁源县客家方言古见组字大部分地区不论洪细都读舌根塞音[k kh],但东北部存在腭化现象,见组细音字读为[tth],有些方言点还进一步发生舌叶化和舌尖化,读为[h]和[ts tsh]。翁源东北部与江西接壤,其见组腭化现象受赣南客家话的影响而产生,远离赣南的翁源西部或南部则还保留见组读舌根塞音的语音现象;东北部的仙南和坝仔客家话又在腭化的基础上出于自身的内在演变机制产生舌叶化和舌尖化的音变。  相似文献   
32.
湖南方言历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的方言包括湘语、官话、赣语、客家话和土话.春秋时期"古代楚语"已经成形,汉朝的"南楚"方言是湘语的直接源头.移民是湖南方言形成的主要原因.五代以前湖南的移民主要来自中国北方,他们的方言在湖南形成古代"楚语",进一步演变成湘语,形成官话和土话.五代以后湖南的移民主要来自中国东南的江西、福建、广东,他们的方言在湖南形成早期的赣语、客家话和土话.周围强势方言官话也影响了湖南边区官话的形成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在这些方言形成过程中,特别是僻远地区产生过作用.  相似文献   
33.
文章主要讨论的是兴宁客家话中的述补式,重点描写其不同的表达格式,并初步探讨其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34.
接触引发的语法演变是指由语言或方言之间的接触导致的,方言接触引发的语法演变结果及表现有语法成分的替代、增加、融合和叠置等。在同义语法成分中,使用最普遍的成分容易被异方言所借用,当语法成分被借用后,句末位置相对容易吸收源方言的对应成分,并呈现出由句末向句中扩散的趋势。多功能语法形式借用或退出时,其不同用法并不是同时被借用或退出。方言间接触引发的语法演变机制主要有语法借用、接触引发的语法化和构式拷贝。  相似文献   
35.
本文介绍了龙潭寺客家话的t■、t■'、■声母,从中可以看出它们覆盖了古知、章、庄三组声母。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受老成都话的影响所致,并伴随成都话的发展而转变为t■、t■'、■。  相似文献   
36.
金元时期,北方的女真族和蒙古族相继入主中原,这些游牧民族所带来的阿尔泰语系对中原汉语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使之发生大裂变。客家话所传承的,正是这次大裂变之前的中原正音。以维护汉文化为己任的客家人将中原正音作为“祖宗言”而世代传承,也就传承了中原正音通行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客家人的迁徙方式和文化意识,使客家话与粤、闽等方言以及各种少数民族语言,在分布上相互掺杂,在使用上相互兼容,形成许多“双方言区”。客家话在分布上的特殊格局,体现了“和而不同”的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37.
明末清初,伴随着一场轰轰烈烈的“湖广填陕南”的移民运动,大批居住在以今广东嘉应州为中心的客家人从广东辗转迁徙至今陕西商洛境内。他们居住的地方仍以“广东”命名,以示不忘其祖。商洛本地人称他们及其后裔为“广东人”,称他们说的方言为“广东话”。考察历史文献资料,对照客家话的语音特点,可以看出商洛境内的“广东话”其实是客家话与商洛本地话进一步融合形成的客家话的变体。  相似文献   
38.
温昌衍 《学术研究》2008,(4):141-146
词汇比较表明,大本营地区的客家方言分为三片:粤东、粤中为南片,赣南、闽西为北片,粤北为南北混合片.这种分片有语音旁证,也有其历史背景.就小片来说,南片可分为粤东小片、粤中小片,北片可分为赣南小片、闽西小片.其中粤中地区有一种"蛇话",也是客家话.  相似文献   
39.
本文探讨客家话各方言点知章精庄四组声母的状态及其演变,指出客家话不同方言点四组声母的现状是同一初始状态进一步演变的结果,并结合历史和现实的语言材料对演变过程作了细致的阐述,据此确认唐代后期至宋代初期为客家话和北方话分离的年代  相似文献   
40.
从各方言专家的描写来看,散布于全国各地的客家话普遍有入声韵和入声调.根据语音学理论,文章认为,第一,客家话多数仍保留着入声韵,而不存在所谓"入声调",一般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调类;第二,客家话被誉为"活化石",其平声、上声和去声或许反映了中古汉语声调系统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