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9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154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祥虎 《老友》2011,(2):47-47
清朝晚期,宫廷中行贿、索贿风气之盛,为历史罕见。李莲英等一伙大大小小的太监,受贿、索贿名目繁多,数额惊人。上自皇亲国戚,下至满朝文武、各省大员,皆是索贿对象。  相似文献   
62.
游艺民俗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最具观赏性、参与性、娱乐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漳州拥有丰富的游艺民俗旅游资源,其形式多样、分布广泛、潜力深厚、历史悠久,对其合理有效的开发必将促进漳州旅游业的飞速发展。目前漳州对游艺民俗的开发和利用还缺乏科学性、统筹性的理性思考。本文从漳州游艺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对漳州游艺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3.
蟒衣考源兼谈明宫廷演剧的武将装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望馆钞本古今杂剧》中的“穿关”是研究明代宫廷演剧的重要材料。作者考察这些“穿关”时发现尽管剧本描绘的武将往往是“披甲戴铠”的“武扮”,但武将的“穿关”却主要采用蟒衣等“文扮”。通过对蟒衣渊源和形制的考察,作者认为明宫廷演剧中武将的蟒衣装扮,主要和明代的赐蟒及宦官演剧有关。  相似文献   
64.
对马球、拔河、围棋运动作了详尽、广泛述略.马球运动在唐代自吐蕃传入,于宫廷盛行;上自皇室宗亲,达官贵人,下至宫女侍宦,皆能驱马挥杖,驰骋球场;拔河活动兴起于春秋,鼎盛于大唐,因简规陋地,易于开展,历经宋、元、明、清,至今仍经久不衰;围棋运动始于先秦,至唐时大盛,棋技亦臻于成熟,故演绎至今,更趋完美无瑕.  相似文献   
65.
季伟 《南都学坛》2008,28(3):14-16
汉初少数民族乐舞《于阗乐》、《棹歌》、《箜篌引》以及《摩诃兜勒》等相继进入汉室宫廷。源于少数民族的鼓吹乐进入中原后,迅速成为重要的宫廷仪仗音乐和军旅音乐。而少数民族舞蹈更是风靡两汉,在宫廷和民间舞蹈中不乏其身影。进入中原的乐器胡笳、胡箜篌等经过发展融合,也均已成为汉代宫廷音乐及俗乐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少数民族音乐的传入,对汉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主题点评 这是一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后的感想章。博物馆陈列着逝去的王朝遗留下来的一些稀世珍宝。这些珍宝曾取悦于帝王将相们的欢心,曾助长过那些拥有的贪欲和野心,同时也见证了逝去王朝的荣辱与兴衰。但不管怎样,历史是无情的:那些曾经的拥有,最终全部消失,一无所有;而那些曾经的艳羡,仍有无数的后世子孙在步其后尘。也许人类永远不会走出这个历史怪圈。[第一段]  相似文献   
67.
18世纪下半叶的浮世绘美人图中曾短暂出现过一种身高比例奇崛的人物形象,它的灵感源自中国的姑苏版画,而姑苏版画中这类特殊的身高比例则又源于清初的宫廷美术。清初对日的单向海运使得姑苏版画中的这一特质传向锁国中的日本,而这类图像却又在中国国内的严苛禁教中,被从源头上加以限制。加之浮世绘市场的激烈竞争,以“清长美人”为代表的奇崛的身高比例未几就从美人图中消散不见。这一中日美术交流史上的具体案例,也显示出清代宫廷美术在彼时东方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8.
在现代词学研究中,词起源于民间说一直是主流的观点,但这一观点需要反思和检讨。从词的界定来说,词体的发生,就音乐原因来看是盛唐之后经过法曲变革主要源于六朝清乐的新曲子;就其文学建构因素来看,则是通过糅合乐府诗的杂言以成长短句、借鉴熔铸近体诗律而定型化的。考察魏晋六朝以来的本土清乐发展历程和近体诗的形成历程,这一点是可以明确的。而魏晋以至盛唐之前,中国文化基本上是以宫廷贵族为文化中心而存在的。在盛唐开天时期的玄宗宫廷中,音乐制度发生了重要的转型,即由传统的大曲歌舞演出到清雅的小型乐队轻音乐演出的转型、由隋代初唐盛行的喧闹胡乐到以清乐吴声法曲的转型、由传统的以乐舞为主要音乐表现到以声乐为主要音乐表现的转型。音乐消费创造了对歌词的需要,所以这一时期以七言绝句为代表的声诗大量涌现,曲词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的,李白的宫廷应制词创造便成为百代词曲之祖。词既不是起源于民间也不是燕乐的产物,词起源的民间论和燕乐说存在诸多矛盾,词产生于盛唐宫廷文化当中,是宫廷音乐消费对歌诗需要的产物。词的产生和形成,就发生时间来说,是盛唐的天宝初年;就发生的地点来说,是盛唐宫廷而非民间。回顾百年来曲词发生史的研究,对民间、平民之类概念的推崇...  相似文献   
69.
题东汉学者卫宏撰《汉旧仪》卷上说到"小儿官"职任。"小儿官"是内廷近侍身份,有"持兵""侍宿"的责任。在特定情況下,可和帝王保持极其亲近的关系。作为能够提供反映当时内廷制度以及未成年人生活情状的信息,"小儿官"应当为官制史、宫廷史和未成年人生活史研究者关注。"少为侍中"史例,值得讨论"小儿官"时重视。有些被史家归于"佞幸"者的事迹,亦符合有关"小儿官"的记述。"小儿官"作为特殊的历史角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宫廷生活的复杂情状。而对于汉代一些特殊的未成年人的生活情状和政治责任,也能够得以说明。  相似文献   
70.
游艺宫     
佚名 《山西老年》2013,(1):35-35
跑旱船是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动作丰富多变,紧凑自然,妙趣横生。 现在考考你的眼力,找出左右两幅剪纸图中有哪八个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