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87篇
社会学   55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青春发育期,少女周期性地出现月经,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有的少女每当月经来潮时,就会同时出现鼻出血,因为这种鼻出血是伴随月经周期而有规律出现的。人们常把它叫做“倒经”,“逆经”,医学上称为代偿性月经或替代性月经。其表现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102.
屠格涅夫塑造的俄罗斯少女富有东方女性的忍耐和牺牲精神,具有阳刚与阴柔相组合的性格,是崇高与秀美的融合。其表现手法主要是:客观叙述与主观感受互补,强烈的对比(与男主人公的对比,女性与女性的对比,特定环境中的对比),缺陷美,潜台词,以及性格排列方式和组合方式等.  相似文献   
103.
近日新疆图木舒克文物局官员曾绪清向记者介绍,最早这个流落民间的少女木乃伊被发现时,已经被转手多次.当地文物局得到这个线索之后。立刻来到持有人家中.经过宣传政策,把这个至今保存完整的少女木乃伊追回。  相似文献   
104.
《围棋少女》着力刻画中日战争时期中国少女和日本军官围绕围棋而产生的情感纠葛,围棋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反映出作者巧妙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的创作特点;形成小说“弈”与“艺”的双重境界,达到弈与文学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05.
早婚的少女     
姥姥的邻居是些维族人,因为我也会些维语,所以也从中认识了一些同龄女孩,尼莎姑丽便是其中之一。尼莎姑丽比我大一岁,今年17岁了,她在校期间学过一些汉语,所以也能跟我用汉语作几句交谈。我们的友情便这样建立了起来。平时她总拿我开玩笑,说我妈早将我指给了哪家的男孩,还笑着用维语逗我:“哈!还是指腹为婚呢!”这时,我便会冲上去与她扭作一团。  相似文献   
106.
更正     
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了少女的情绪与身材矮小之间的联系。出于青春期和青春期前的少女如过分忧虑,其身高将比其他少女平均矮25至5厘米。研究人员说,这种情绪与身高之间的联系在男孩身上没有发现,或许是因为情绪障碍的男孩子较少见,也较短暂。  相似文献   
107.
日本明治时期广泛传播的结核病被认为是恐怖的"死病",然而在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却出现了结核的浪漫化现象。田山花袋《名张少女》中少女阿园因患结核发热、咳血直至死亡的情景由另一女性——阿园情夫的妻子"我"的第一人称叙事展现出来。借助文学对结核的浪漫化想象使得"我"对阿园的叙事充满怜爱,这向人们展示了结核与爱情的另一种可能性。处于近代婚姻制度中的"我"从前近代"自然人"阿园的外表到内心发现了美,这显示了以自我为主体对他者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8.
《老人世界》2011,(9):62-62,25
1.特尔斐城的少女A、B、C、D四个人是古希腊少女。她们正在接受训练以便当个预言家(实际上,后来她们之中只有一个人成了预言家,并在特尔斐域谋得一个职位。其余三个人,一个当了职业舞蹈家,一个当了宫廷女侍,第三个当了演奏家。)。一天,她们四个人在练习讲预言。  相似文献   
109.
"中年少女"是近两年出现的网络热词,作为一个性别身份指称词,标记了在个体化进程中女性的社会角色变化。女性群体抗拒使用"中年妇女",而热衷使用"中年少女"这样拼贴而成的网络词汇,反映出了女性试图超越集体性和传统性进行自我表达的愿望。但由于对身体衰老的恐惧,对消费主义的妥协和迎合,她们并没有完成个体化"为自己而活"的终极目标。"中年少女"成为一种缓冲性的身份,借以暂时缓解逐渐发展的个体意识与根深蒂固的性别压迫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0.
中关粉丝群在同时观看<绯闻少女>时,对剧中代际冲突、情爱冲突、阶层冲突中展现的青年亚文化内容的解读却存在巨大差异,美国粉丝表现出比较充分的认同,中国粉丝则更多地是将其作为一个"他者",建构了自身的文化归属.其根本原因在于不同的社会在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方面的差异,包括个人价值、家庭伦理、自由精神、社会公正等诸多方面.如此的差异在基于新媒介的跨文化交流中得到暴露的同时也得到理解,从而为相互借鉴、融合、修正提供了广阔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