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5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84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623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323篇
理论方法论   50篇
综合类   896篇
社会学   80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41.
论客家族群与近代基督教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家族群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在由中原迁徙南方、港台和海外的过程中 ,历史培育了客家人朴实、勤劳和善良的民族性格。由于历史原因 ,客家人与土著居民曾发生过误解 ,甚至冲突。1 9世纪中叶以后 ,基督教新教大举传入中国 ,恪守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客家族群 ,对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冲突做出了独特回应 ,引起了基督教传教士的高度重视 ,促进了客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互动与整合 ,提高了客家人的民族精神 ,并锤炼了它的一批重要精英。  相似文献   
142.
养育我长大的母亲是位极其老派的古典妇女,这辈子都没穿过洋装西裤,后脑勺上梳个小巴巴髻.她在五十岁时由上海"逃难"到台湾,抱养了我.从我懂事以来,母亲给我最深刻的印象便是口不离"反攻大陆";手不离-个小花布包袱,里头秘藏着好几十块袁大头私房钱;脚不离基隆船码头,不时要从台北搭车去张望船期;眼不离翘首向空顾盼,望穿秋水等那返回宜兴老家见娘家弟弟的一天.  相似文献   
143.
西方女性文学理论旅行到中国,掀起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热潮,也引起中国学者对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批评研究。中国文学批评界,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界在自己的文化政治背景中接受西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并展开具体批评实践。  相似文献   
144.
一则单纯的故事文本中找不到神话意图的社会学答案,只有在特定情境中,神话话语实践的根本意图才会浮现。正是通过灾后背景下族群话语-实践导向的经验与诠释社会学测量让我们看到,神话以她神秘、包容、协商的面孔存在于民间,意在为族群应对危机能够获得反复使用集体共享的文化经验提供索引准备。离开了特定情景意义,神话终将成为散落在静态文本和民间故事叙事中的历史断章与精神碎片,其实践意图便不能被真正认识。对此,社会学需要以新的证词为神话的话语实践意义进行辩护。  相似文献   
145.
俾路支人作为伊朗国内不同于主体民族与主要教派的少数族群,其社会发展问题一直是伊朗国家治理的重要议程。1928年西俾路支斯坦并入伊朗后,巴列维王朝对俾路支人采取民族同化政策,导致伊朗俾路支民族抗争运动兴起。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为促进民族团结与国家稳定,伊朗政府对俾路支人的政策从压制为主的消极管理,逐步转变为以安抚为主的"吸收"政策。在与中央政府的互动过程中,伊朗俾路支人形成了不被认可的少数族群身份、边缘化的政治地位、落后的经济状况、受限的民族语言环境以及逊尼派宗教人士主导下的传统社会结构等社会特征。由于伊朗俾路支人具有较高的国家认同,当前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整体上保持相对平稳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6.
战后,国民党政权通过一系列强制手段对曾是日本殖民地的台湾进行中国化重建,并重塑了台湾族群已经模糊的中国认同。而二二八事件之后,中国认同下的地方意识开始出现。在历经数次意识形态论争后,台湾的族群认同矛盾渐渐凸显,开始转向脚下的台湾。1980年代以后,在西方思潮和内部政治、经济变迁的影响下,族群认同呈现出模糊不清的迷惘状态,甚至建构出了具有本土性的台湾认同,造成了社会和族群的严重撕裂。台湾族群认同的转折经历了"中国化"、"乡土化"、"在地化"三个阶段的变化,一方面反映出台湾社会内部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政治斗争以及省籍矛盾激化的情况。另一方面这种转折又受到西方思潮的严重影响,是"边陲——核心结构"影响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7.
本文就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体育与广西技工院校体育课堂融合的重要意义和实践做法进行了分析阐述.广西少数民族体育与广西技工院校体育课堂融合有效促进了技工院校体育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丰富了广西技工院校体育课堂资源,助推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完善,使学生对体育教学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学习兴趣,通过结合广西少数民族体育的元素,开展各项体育运动,使学生在学习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进一步传承和发展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精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传承和发扬广西少数民族文化,进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148.
畲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畲族在历史上有"畲民""瑶人""峒人""山哈""輋人"等不同称呼.建国初,为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国家决定实施民族识别政策,经过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后,1956年,畲族被确定为一个单一民族.从此,畲民获得了一个确定的民族身份.  相似文献   
149.
历时两年的《柯尔克孜族》油画创作给我带来了一些关于少数民族题材绘画创作的思考,将壁画的仪式感、装饰性融入油画创作,将传统造型基础与现代性相结合,对近年来少数民族题材绘画的一些反思,关于如何找到、找准最佳的表现柯尔克孜族人民幸福祥和生活的创作形式、表现方式的一些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50.
流散一词最初指犹太人四处漂泊的历史,自20世纪50年代起,更多喻指背井离乡、渴望故乡复兴的情怀,并成为当代人跨境生存方式的类型写照。老挝苗族源自中国,直至20世纪40年代在老挝才开始享有自治权,之后在秘密战争中登上国际舞台。美国苗族学者李麦娜的《苗族"家园"之梦:法属印度支那的合法性追求(1850-1960)》一书研究了1850-1960年间老挝苗族领袖争取权利与合法性的历史。文章认为该书呈现出崭新的视角,如对老挝苗族救世主型领袖的新认识、采用二分法进行谋篇布局、指出苗族未能在老挝建立民族"家园"的原因等。文章也指出了该书存在的不足,即未能对1850-1960年间老挝苗族的一些重要人物做出客观的评价。从恩格斯的"国家"概念入手,文章梳理了老挝复杂的民族问题以及苗族与老挝其他民族的关系,指出无论是政治掮客,还是救世主型领袖,皆因违背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不可能带领流散中的苗族建立统一的"家园"。最后,文章指出,将建立"家园"的梦想寄希望于"苗王",实际上是老挝苗族一直以来作为流散族群的集体情感的体现。而封建政权、国外势力却将老挝苗族推向了更大范围的流散。因此,建立统一的"家园"俨然成为他们剥离时空的夙愿,抑或是作为"他者"身处跨界边缘无法融入主流社会时无所适从的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