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71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295篇
社会学   59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天台寺坐落于鄂豫两省交界处的大别山腹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天台山风景区,在中国第一将军县湖北省红安县境内。天台山主峰气势宏伟,万峰来朝,有自然水源直通山顶,四面峭壁,形似一接天平台,被誉为中天一柱。天台山群峰起伏,尖兀争奇,壑谷纵横。雾绕溪流,山谷幽深,松林叠翠,处处是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山水画,为豫南鄂北名山,史称"淮南第一峰"。这里生态原始,佛缘流长。  相似文献   
492.
电影叙事和景观呈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般情况下,电影中的景观呈现都会被边缘化,仅仅作为背景用来营造故事或场景氛围,因此没有一种电影类型像绘画那样被称为景观片。影片对景观的描写可以超越传统背景的意义,具有前景效果,成为阐述民族文化特征的一个有效手段。以当代西方电影理论和传统东方山水绘画原理为理论背景,分析景观扮演前景角色的七种不同形态:形式元素,情绪描写,人物塑造,故事讲述,多点视角,意识形态以及历史关联。  相似文献   
493.
石涛与大涤山有着深厚的因缘,正如明代唐志契在《绘事微言》中所说"山性是我性,山情是我情".大涤山对石涛绘画思想、绘画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石涛对大涤山的眷顾,深深体现了他的生命精神,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审美世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494.
传统书画讲究技近乎道,即技、道之间的自然融合。但现代学术思想尤其西方学术传统则倾向于技与道的分离,这会在无形中分化肢解我们的书画传统,造成书画的现代学术研究与传统发生隔阂。我们既要重视专业素质的培养,又要强调综合素养的展示。因此,本文重点从现代书画学术研究之缘起、现代书画学术谱系之延续和现代书画学术谱系之拓展及融合方面进行梳理和阐释。  相似文献   
495.
代迅  王劲 《社会科学战线》2023,(7):155-164+282
中国古老而漫长的农耕文明,导致中国先民对山水有着宗教般的崇拜与敬畏,其中包含着对现代生态文明富于启迪的风景美学思想,中国古代山水画则是风景审美的重要呈现方式。西方汉学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研究,不仅是跨文明比较美学研究的产物,而且是现当代西方美学与中国古代风景美学对话的产物。西方美学的科学主义传统有时造成西方汉学对中国古代风景美学的误读,自然审美伦理化并非中国风景美学观念独有,也同样存在于在西方美学之中。中国先民融入山水之中,把欣赏自然之情转化为热爱自然之德,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人对自然的谦卑。中国古代山水画描绘的人迹罕至的高山大川,不同于西方风景画局限于目力所及的世界一隅,而是有别于现实世界烦扰喧嚣的和平宁静与理想梦幻之地,蕴涵着意趣高古的原始自然对于生命与心灵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6.
明代宫廷绘画是伴随着明代画院的建立而产生的主要为皇家服务的院体画。主要成就在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三个方面。院体山水画由于皇室政治趣味的引导,保持了南宋院画的基本形态和北宋北方山水的雄强之路,其艺术审美主要依托宋濂的画论思想;人物画分为先贤帝后肖像图、历史故事画和雅集图三类,其艺术成就在明代宫廷绘画中最为突出;花鸟画则以边文进、孙隆、林良和吕纪为代表,边文进擅长工笔重彩花鸟画、孙隆擅长设色没骨花鸟画、林良擅长水墨写意花鸟画,吕纪则能工能写,成为不同于明代文人画和民间画的一股支流。  相似文献   
497.
人们一般将文人画在宋代的独立归因于苏轼, 正是通过这位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 文人画拥有了明确的理论与主张。不过,将这一理论主张的后果指向与画工画不同的文人画派的出现,则是对这一现象似是而非的理解。从根本上讲,苏轼的文人画论彰显的是文人自我意识的觉醒,这一觉醒源起于宋代以来思想世界的深层变化, 最终以艺术方式落实于文人的绘画实践。如果说山水画自魏晋以来因自身存在的特殊性而迅速实现了由技到道的转换, 使得画作得以指向整体的山水世界, 那么苏轼所引领的宋代文人画实践则以独特方式改变了画作的空间结构。一方面,整体的山水世界交互融通, 呈现出由远向淡的空明化转向,另一方面, 具体的山水物象各自显出, 彰显其不同于整体山水的灵动个性。在文人画作中, 这两个因素彼此独立又相互结合, 形成的是空与灵的内在交织,透露的是生活世界的近世转换。  相似文献   
498.
《林泉高致》完成于山水画全面发展的北宋时期。作为一份综合性著述,这本书的内容囊括了画法解析、鉴赏依据、画理画意各个方面,其中提出的“三远”之说不仅成为绘画史和画论史中的重要资源,且在当今士人绘画的讨论中仍然发挥着理论的重塑力和思想的启发性。在不同理论视角的相互交叠中,汇聚着理解山水画杂多又复合的诸要素。历史性追溯并还原这些要素所占据的绘画空间,揭示它们的关联方式和运作环境,不仅能辨析山水画视觉语言的内在节奏,且能结合具体实践阐明“三远”所包含的情感结构和精神人格,由此得以揭示北宋时期独特的士人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