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1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95篇
劳动科学   31篇
民族学   350篇
人才学   60篇
人口学   24篇
丛书文集   413篇
理论方法论   115篇
综合类   1153篇
社会学   213篇
统计学   5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12月18日上午,我校"陕西省慈善文化研究中心"揭牌仪式隆重举行。省政协副主席刘新文、原省人大副主任陈再生、原省政协副主席陆栋、原副省长张伟、省慈善协会会长刘维隆和我校党委书记乔学光、总会计师张增芳等出席仪式,李浩副校长主持仪式。来自省慈善协会、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各地市慈善协会、宗教  相似文献   
52.
石首跳三鼓是流行于石首的一种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丧葬仪式,其历史悠久,表演形式多样,文化功能显著,早已深深融入百姓的生活.近年来,石首跳三鼓由地方性祭祀仪式发展为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其文化传承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石首跳三鼓正面临着文化空间压缩、殡葬改革冲击、市场化的局限等文化传承困境,从拓展文化空间、强化科技支撑、规范市场行为等方面,对石首跳三鼓文化可持续性传承提出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53.
张宸铭  石乔  王一  李贺 《中华魂》2012,(20):57-59
2012年9月28日上午,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世纪爱心基金在中国妇女活动中心好苑建国酒店正式启动。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名誉理事长顾秀莲,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田淑兰,  相似文献   
54.
2012年10月31日,西安外国语大学举行“文学人类学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叶舒宪教授和该校校长户思社教授出席揭牌仪式并讲话。揭牌仪式由该校中文学院院长张保宁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55.
《伤逝》的情感表现极为浓烈深切,不仅在鲁迅小说中显得颇为奇异,即便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也因而显得有些“另类”而十分引人注目.造成《伤逝》这一特殊风貌的内在原因应归结到鲁迅深微复杂的创作心理.《伤逝》在很大程度上是鲁迅面向自我的创作,是鲁迅不惮于以最坏的结局来推测自己的人生并给以艺术化的具体展示,是他迈向新的生活必不可少的精神仪式.  相似文献   
56.
57.
社会变迁带动了文化的变迁,这种变迁因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特点。在移民搬迁中,由于人口的流动导致乡土社会中的互助基础渐趋薄弱,移民搬迁与农村空心化共同构筑了传统风俗文化维系的双重困境。在此背景下,作为常规行动的传统丧葬仪式发生了改变,丧葬的紧迫性、公共性催生了刚性的市场需求,多重因素相互交织产生了非常规行动——"仪式经济"。这种非常规行动通过例行化的逻辑产生新的风俗,从而完成了常规行动与非常规行动的交替过程,实现了传统风俗到新风俗的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58.
在现代社会,由于消费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方面的影响,仪式消费被误读和曲解,一些仪式片面追求讲排场、比阔气,忽视仪式的本质和文化意义,仪式消费的异化现象较为突出。因此,重视仪式的宗教信仰、精神抚慰和文化传承作用,适度、理性地进行仪式消费,是当下精神消费亟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9.
"千供"仪式是藏传佛教中传统的祭祀文化,它不仅代表了一种宗教文化,更代表了一种地域文化、民族风俗和虔诚的信仰。而化隆县塔加乡塔加一村的"千供"仪式在表现形式上有着自身独特的仪轨,形成了其特有的社会属性及文化特质。笔者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观察与访谈的形式,对塔加村的传统"千供"仪式进行了实地调研,试图探析社会转型时期民族村落在文化交流和变迁中如何保持和发挥其民族文化的传统性及功能性。  相似文献   
60.
本文将西方音乐史研究的方法论"以中释西"置于音乐学家于润洋提出的"西方音乐在中国的未来之路"的前瞻性学术背景中,以"拼贴"①的手法,借用民族音乐学"音声"的概念,以连接禅宗与"音声"的关系为立足点,从个体仪式音声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音乐本体分析,指出西方理性思维从显性开始转向隐性,评价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