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5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0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16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89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887篇
社会学   34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比较文学视野下的彝族文学研究》是一部在彝族文学研究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专著,该书将彝族文学置于全球化的背景下,运用比较文学的理论和方法,首次系统地对彝族文学中的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进行了拓展和深入研究,并以古今中外的文学作为彝族文学的参照,通过对照性研究填补了以往研究的空白点。该书的特点视角独特,材料丰富,研究系统深入,对彝族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比较文学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2.
罗曲  高翔 《民族学刊》2019,10(1):88-94, 126-128
在贵州彝区的毕摩文献里,有一部反映孝文化的文本《赛特阿育》,与流传于汉区的董永行孝相关文献有密切关系。从情节内容看,《赛特阿育》是对董永行孝相关文本的彝文翻译改写,将其与董永变文、宝卷中的相关文本加以比较研究发现,《天仙配宝卷》应是《赛特阿育》的文本源。  相似文献   
53.
在广西壮族聚居区,壮族同胞长期在特定的生产生活环境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习惯法,但其中一些内容与刑法规定相冲突.因此,如何消弭刑法与壮族习惯法之间的冲突成为壮族聚居区维持良好社会秩序和实现法治的重要保障.由于壮族习惯法与刑事和解在某些方面具有相当程度的契合,因此可以通过刑事和解制度在广西壮族聚居区的改良,并根据刑法规定,可以根据壮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和刑法的基本原则,在壮族聚居区变通适用刑法,充分结合壮族习惯法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刑事和解制度进行有特色的改良和实施,最终实现刑事和解制度在壮族聚居区进行独具特色的构建和发挥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54.
刘樾 《中国民族博览》2017,(20):212-213
彝族建筑艺术实际是非物质文化和工艺艺术文化的综合体,它可以为文化的体验提供一个综合的场所,它依托于凉山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综合文化呈现的载体.彝族民居的研究最早是集中于对传统民居的研究,其后从现代建筑科学的角度对彝族建筑发展、彝族传统民居形式传承和彝族现代居住环境观点有诸多探讨;近年来对彝族建筑的发展不再局限于建筑设计本身,更注重建筑与文化的多方牵引作用,如陆铭宁的《彝家新寨建设与民族文化产业化途径探讨》就是从建筑与自然环境、建筑与人文环境的关系探讨.但是目前还鲜有从文化体验角度出发,对彝族建筑生态环境和人文旅游环境进行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55.
马林英 《民族学刊》2017,8(4):22-27,99-101
凉山彝族受祖先信仰观念影响,不仅强调世俗与神圣层面的性别角色分层,还重视阴阳两界的性别地位差异.本文梳理、诠释彝族女性主导日常生活、享有特殊权限和专有性别教材,以及女性灵魂的依附形式、归属转移、葬礼实质等文化事项,呈现了在世俗生活的日常事务领域,女性主导的日常杂事具有相对随便、量大琐碎和可以改变的性质,而在神圣生活层面的属灵事务领域她们依附父系或夫系的男性事务领域却往往具有超自然、异乎寻常、牢不可破、秩序功能、永恒特质和与祖界家园发生联系的特质.彝族父系制社会中的两性关系始终表现为主导与依附并存态势,唯具体内容、数量、程度等存有差异.  相似文献   
56.
徐铭 《民族学刊》2017,8(4):15-21,97-98
本文利用民族学者的凉山彝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从家支组织形态与功能、家支权力结构与德古、社会变迁中的家支与德古三个方面论述彝族家支(血亲社会组织)与德古(权力人物)的结构与功能.笔者认为凉山彝族家支与德古的传统性和现代性并非此消彼长的两个对立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多面的,传统性不仅具有顽固性,而且会吸收现代性的某些成分从而获得新的生命,家支与德古具有适应社会变迁的能力.传统与现代结合为一种协调的模式,构成了彝族在当代社会的特定民俗.这就是现在凉山彝族农村的地方政治.在当代社会,德古继续扮演什么角色要看他们接受新知识、新的价值观念以及理性权威程度而定.民众在家支上的同质性极高,所以他们不缺乏家支从属感与认同观念,缺乏的是对现代文化的了解,对现代社会的认知,对身处经济极不发达社会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57.
哈萨克族习惯法仍对当今的哈萨克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啥萨克族习惯法文化有三个主要来源:一是哈萨克族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经久相传的习惯法则;二是哈萨克族在曾经短暂的立国时期即哈萨克汗国时期,统治者制定颁布的成文法律;三是近代沙俄统治哈萨克时期制定的成文法规。  相似文献   
58.
回辉登村是巍山地区最大的回族自然村.回族习惯法作为一项地方性知识,与国家法共同维护着回辉登村的社会秩序,并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认为,要解决国家法与回族伊斯兰习惯法调适的问题,必须在维护文化多元的前提下,给予民族文化和民族习惯法充分的认可和尊重,承认民族习惯法对于国家法的补充和协助作用,并最终通过构建两者间的协调机制来实现.  相似文献   
59.
2002年1月,当中央民族大学教师侯远高返回故乡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做调研时,这位从美姑县阿牛家支走出来的彝族知识分子被自己看到的一切所震惊:在调查中,他发现毒品和艾滋病给彝族乡村造成了巨大的危害。面对一个个破碎的家庭,看到一个个无依无靠的孤儿,他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从这一年起他和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和西昌学院的几位彝族学者利用寒暑假深入彝族乡村开展田野调查和社会实践,完成了几个应用研究项目。他们最初的目标,主要是想引起当地民众和政府官员对存在的问题的重视。但这个问题的解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彝族乡村的公共危机正迅速升级。侯远高意识到,仅仅通过自己的应用研究成果来引起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是不够的。他们决定,要立足自身的能力和条件,采取直接救助行动。  相似文献   
60.
学人风采     
《青海社会科学》2012,(6):F0002-F0002
<正>王佐龙,男,汉族,青海省西宁市人,1963年3月出生。1986年夏于西北政法学院法律系大学毕业分配至青海民族学院法律系任教,2004年获得法学教授资格,2005年受聘;2005年任青海民族学院法学系副主任;2006年任青海法学研究所所长;2007年获青海民族学院法学理论硕士点首席导师资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