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5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190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156篇
人才学   67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820篇
理论方法论   165篇
综合类   1572篇
社会学   166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荣新江  朱丽双 《西域研究》2012,(2):1-13,142
前人在讨论于阗年代或王统世系时,根据中原正史记载和敦煌莫高窟画像与题名,对活跃于公元10世纪的于阗国王李圣天的事迹渐次有所表彰,但缺少系统和整体的认识。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们最新的研究心得,大体按照时间顺序,对李圣天一生的事迹做一个总体的考察,包括其名字、称号、即位年代和所用年号、与敦煌的交往与和亲关系,遣使后晋与受封"大宝"等,希望大致描绘出他的历史全貌。  相似文献   
172.
汪继福 《河北学刊》2012,32(2):257-258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具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现在又都是令世界瞩目的发展较快的新兴经济体,同属金砖国家.但两国又有很多不同点.如何客观比较两国的所长与所短,吸取印度发展中的有益经验与教训,对于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李云霞教授的《中印现代化比较研究》一书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中印两国作了较深入的比较分析,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3.
"志"、"意"是宋代理学一对很重要的概念,但是却为近代学者所忽视。通过分析先秦孔孟思想可知,"志"具有目标、志向的内涵,而"意"则表示一种主观经验。宋代理学家继承并发展了"志"、"意"的内涵,提出了"志"、"意"的两个重要属性:"志公意私"、"志意属情"。在深入理解"志"、"意"内涵的基础之上,可以构建出理学意向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174.
魏峰  郑嘉励 《浙江社会科学》2012,(10):142-148,160
新出土的《史嵩之圹志》、《赵氏圹志》提供了史嵩之与其继室赵氏的生卒、世系等资料,也完整记录了史嵩之的历官。本文结合其它出土文献,对史嵩之的仕宦及其家族世系、婚姻关系进行研究,补充既有史料所缺。通过研究现存史氏族谱资料,认为清人史大成是史氏族谱修订的关键人物。  相似文献   
175.
马若龙 《云梦学刊》2012,33(5):10-17
“国进民退”争议热潮背后隐藏的是以前困扰着部分中国共产党人,至今仍然困扰着部分共产党人的意识形态认知误区,回顾中国共产党宏观经济政策史和经济思想史的变迁历程,深入剖析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对“公有”和“非公有”经济成分的内在二元冲突,可以见出中国共产党要以“执政党”的自身定位来重构“革命党”时期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76.
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的统治者或出于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或从内心仰慕先进的文学艺术,积极接受各族尤其是汉族的文艺成果,在儒学、文学、玄佛等艺术审美层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十六国各族在与其他民族艺术审美的交流、碰撞和融合中,逐步完成了其文艺接受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7.
刘永祥 《人文杂志》2012,(1):137-143
"新史学派"是20世纪前半期中国三大史学流派之一。在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新史学"派史家梁启超、萧一山、张荫麟、吕思勉等人继承、发扬中国传统史学勇于进行体裁创新的优良传统,充分吸收中西史书体裁之长,不仅提出许多卓有见识的编纂主张,而且进行大胆地史学实践,创造出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综合体裁,对20世纪中国历史编纂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仍纪传之体而参本末之法";二、寓传统体裁的精华于近代章节体之中;三、纪事本末体与典志体的大胆糅合。这不仅说明近代以来史书体裁的发展趋向多元和综合,而且也证明中国传统史书体裁与近代西方新史体之间存在共通性,其精华符合于近代史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8.
2011年12月3-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国学院、孔子研究院和亚洲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国际儒学论坛2011——儒家的修身处世之道"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这是连续召开的第八次国际儒学论坛。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贺耀敏、日本早稻田大学原校长西原春夫、  相似文献   
179.
180.
墨家学派的几个关键概念——兼爱、尚同、非攻、天志、明鬼中存在着不可克服的不兼容性。以功利性为目的的"兼爱"导致了爱的错位;追求平等的"尚同"和"兼爱"产生不可克服的尖锐矛盾;"天志"和"明鬼"导致了精神世界爱的荒漠并为极权统治作好了精神上的铺垫。科学精神和墨学形同而质异,"五四"时期的思想大家倡导墨学存在失误。认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要注意墨家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