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71篇
社会学   66篇
统计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文培基 《老年人》2006,(7):24-24
今年春节刚过,我的好朋友周煜泉同志因病去世。我是在开追悼会的前一天晚上才知道这个噩耗的。悲伤之余,回想起与他40多年的交往与友谊,心里非常难过,一夜未眠。认识周公是因为书的缘故。1960年,我在长沙县委工作,他在县书店工作,两人相距不远,我常去书店买书,从此相识,彼此结下深厚友谊。1964年,我任县剧团团长,他在县书店当经理,工作在同一系统,经常开会碰到一起。次年,我和他一起参加社教,彼此关照,更是成为知心朋友。周公个性沉稳内敛,有正义感,内心充满爱。“文革”期间,我在县委宣传部接受审查,白天挖防空洞,晚上写检查,隔两三天接受…  相似文献   
72.
游牧光 《老友》2011,(12):22-23
1965年5月间.年过古稀的毛泽东。来到阔别38年的由他老人家亲手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作为当时年轻的公安干部.我有幸参加了由江西省公安厅负责的这次特殊的警卫工作。46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当年保卫毛主席重上井冈山的点点滴滴.一直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中……  相似文献   
73.
再回故里     
经年面对楼房的禁锢,时常激起我对乡里乡亲的渴望。我怀念那些欢乐在街坊邻居的日子。退休后,我直扑思念多年的故乡,在那里寻找到了自己独立的空间——处农家小院和房前屋后的几块菜地。  相似文献   
74.
王宜新 《领导文萃》2009,(9):143-145
1983年春.我有幸认识范式人同志。当时我在寿宁县委党史办工作,为征集、编写寿宁党史,多次赴北京拜访叶飞、范式人、曾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范老是寿宁同乡,我们在京的工作和生活均遵他指示安排。当时范老已年逾古稀,健康欠佳,但无论是严寒冰雪还是酷暑烈日,他每次都按约定时间,从国务院机关宿舍驱车剑邮电部招待所,给我们谈闽东党史,帮助我们修改、订正收集到的党史资料。  相似文献   
75.
于童 《社区》2009,(3):60-60
老远就闻到香喷喷的味道,走近巷口,就见一个只有半间屋大的烧饼铺,案板上码着刚出炉的热烧饼,外面烤得焦黄,让人恨不得马上咬它一口。记得第一次吃到这烧饼,是刚刚搬到小城,东西还没从板车上卸下来,母亲便迫不及待地给我们买了一个。烧饼里面夹着翠绿翠绿的葱花,  相似文献   
76.
一、“君子人与?君子人也”(《论语》)得知林向荣老师仙逝时,我在山东曲阜,心底不由涌出一股从未有过的无奈和悲凉。“西政从此永远失去了一位君子!一位君子教授!一个真正的人!”我默念着。记得是2008年9月12日,中秋前,我去给他拜节,老人家正在自己的卧室里看电视直播的奥运节目——观看体育竞赛节目是他离休后的最爱,听说我进屋了,连忙迎出来。  相似文献   
77.
韩少功 《社区》2009,(14):4-5
说书 毕业后下乡,我在一公社茶场插队。在地里劳动的时候,尤其聚在树下或坡下工休的时候,聊天就是解闷的主要方法。 易某最喜欢讲战争史,每讲到将领必强调军衔,每讲到武器必注明型号.俨然是个军事行家。我就是从他嘴里得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战役、隆美尔的北非战役以及德国的容克52和美国的M2。  相似文献   
78.
姑奶奶是个不讨孩子喜欢的人。她生下来就看不见,一辈子在那几间土屋里摸进摸出,活动范围不及一个足球场大。  相似文献   
79.
纪念段君毅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2010年3月16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与会归来.赋诗二首,以表达我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相似文献   
80.
韩杰 《老人世界》2013,(6):29-29
在我的感觉中,父爱是深沉的,是榜样型的。他虽然也经常教导我,要懂得艰苦朴素,办事要牢靠、扎实,要行得端、走得正,只有这样才会自强自立,但他更多的时候是用自己的行动来给我诠释人生道理。父亲是1912年出生的,他的一生都在河北阜城县晋庄村老家度过,虽没有显赫的经历,但也并不是碌碌无为。都说男子三十而立,父亲很早就开始撑起了一个几十口人的大家庭,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一群兄弟姐妹。面对沉重的负担,他秉持着勤俭持家的信念日夜操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