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8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11篇
社会学   26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对于传统民俗的叙写是文学叙事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民俗叙事相伴生的,是作家们的怀旧情感。对淳朴、美好的民俗的追忆,为怀旧书写提供了绝佳的艺术载体,一方面,它是对"现代性"的审视,另一方面,它也参与了对现代民族国家的想象性构建,为其提供了乌托邦式的蓝图。  相似文献   
212.
谈到服饰时尚的趋势,人们马上会想到T台秀上化着烟熏妆的妖娆艳丽,想到那些制造流行的神秘设计师,想到当季的流行色彩,想到那些轻易就能激起你怀旧情绪的复古风,当然.还有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从其他领域嫁接而来的时尚新元素。其实“时尚”与“趋势”有着天然的渊源。因为“时尚”总是与“逐新”、“求变”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213.
"觉今是而昨非"之后:近年"成长小说"漫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种文化姿态浮出历史地表 ,是近年成长小说与以往涉及成长母题的小说之间的根本区别。其共同特征为 :小说的主人公是性格尚未定型、成熟的青少年 ;主人公与生活于其间的人和环境的关系 ,有教育与被教育的明确的施受关系 ;主人公的文化成长得到确定而充分的表现 ;成长质材足够的叙事维度。世纪末普遍的怀旧倾向 ,是成长小说的一大推力。对教育传统的深度思考 ,使其成为社会新的警示录  相似文献   
214.
本文以现代社会人们对历史性民居旅游“怀旧”和“体验”的心理需求分析为主要指向,对扬州的历史性民居旅游开发进行了些许探讨,提出完善古巷风情游和发展高端园林旅游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15.
卫慧的创作在70年代出生的作家的作品中较有代表性。近年来对她的作品评说较多,但大多是从"后现代"、"后殖民"等角度,只看到与传统的断裂方面,而忽略了对传统的承续。事实上,卫慧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作家,并且身处90年代的上海都市社会,其作品还有另一种为评论者所不见的情绪、意蕴———类似古典阴柔美的审美意蕴。这既是中国传统阴柔美文化对作者创作的潜在辐射,也是作者为扩大作品影响的一个写作策略。  相似文献   
216.
九十年代,散文的题材多元化,时尚的评析、怀旧的解读、对于都市日常生活的叙写和思索成了九十年代都市小品文①有特色的题材旨向  相似文献   
217.
试析20世纪90年代女性都市小说中的中产阶级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2 0世纪 90年代的中国 ,随着消费主义文化的盛行 ,“中产阶级”逐渐成为女性都市小说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叙述话语。女作家们以她们对时尚的敏锐感觉 ,不仅对 90年代“率先致富”的一批“成功人士”的生活进行了细致的描摹 ,而且还将笔触延伸至旧上海以及新中国成立时出现的中产阶级 ,逼真地再现了以往这一阶级奢华优雅的生活场景。当然 ,一些女作家在参与构造中产阶级的生活图景时 ,也揭示出了当下中产阶级奢华生活的真相 ,从而暴露出他们的另一张面孔。然而不容忽视的是 ,女作家们的都市文本同样也存在着批判上失重的现象。  相似文献   
218.
苏晓芳 《云梦学刊》2001,22(1):58-61
林白是一个有强烈的"边缘"自觉的女性作家.孤立地以某种女性特征来观照林白及林白的写作是远远不够的.林白的写作,是她作为一个"边缘人"的恐惧的文字传达.  相似文献   
219.
当下我国古镇游作为遗产旅游的一种类型越来越"热",这种将"古"(包括古迹、古旧、古风、遗址、遗俗等)与遗产事业相结合的旅游时尚,将文化遗产作为怀旧的对象,同时又将遗产变成一种消费资产。本文对古镇旅游的形制进行探讨,分析在后现代语境中古镇旅游为何会成为大众旅游的深层原因。本文以民族志的视野将云南官渡古镇作为实例进行分析,并简述遗产旅游的各种具身性(embodiment)体验。结合"家园遗产"概念对中国式的古迹观光态度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20.
京味话剧的舞台所呈现的多是关于老北京城的人文景观、市井风情、历史事件、传统文化等。它通常在当下和过去、现代和传统的对照之下,回顾消逝的胡同乡土,悼念断裂的传统文化,回忆民族的历史过往,从而展示了一番关于"北京怀旧"的文化面貌。怀旧则是重建认同的一种手段。通过再现失落的胡同乡土,可为现代化进程之下遭遇身份认同危机的现代人以暂时的抚慰;而对于传统文化的展示和痛惜,意味着现代性语境之下面对文化同质化的威胁,人们转而于本土文化寻求文化认同;关于民族共同体的重构,则是出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需求。但是京味话剧所展示的"北京怀旧",也是出于文化消费的目的,不能从根本上修复现代人的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