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8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11篇
社会学   26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基于游客凝视视角,以北京旧物仓为例,采用游客受雇摄影法、图片内容分析法与深度访谈法,探讨旧物仓怀旧意象,总结反思性记忆场域怀旧关键元素以及空间生产特点。研究表明:旧物仓的怀旧意象元素类型包括场景性怀旧元素、器物性怀旧元素和符号性怀旧元素,这3种意象元素融合影响并寄寓着游客的认知与情感;反思性记忆场域经由对场域空间的设计和主体具身体验的塑造来实现地方记忆再生产。对构建反思性记忆场域、强化怀旧凝视提出建议,以期为建构具有深刻认知意象和美好情感体验的怀旧场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2.
19世纪后半期的英国诗歌可称为丁尼生时代,可他本人似乎并不钟情于自己的时代,他的诗作往往表现出强烈的怀旧情感,一种对于过去和往昔的珍爱之情。拟从分析丁尼生的诗作以及他对传统诗人、历史题材的钟爱以及他独特的诗歌创作技法来剖析怀旧情结在丁尼生诗歌创作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43.
现代文化的变迁导致了现代人的认同危机,"怀旧"成了人们解决认同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立足于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集体记忆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就成年人的网络"农场偷菜"现象分析,结论认为这是一种现代人认同危机下的文化怀旧,呈现的是大众、平民、草根化、网络性的文化怀旧特点,表现出的是现代社会大众对伴随他们成长起来的乡村文化的一种怀念。  相似文献   
44.
 随着视觉文化进入数字和视频时代,国际影像研究界对于“电影之死”的争论愈演愈烈。以中国本土网络现象--蔚为大观的“怀旧视频”为分析对象,呼应了国际影像研究界的热点主题。在后现代语境中,首先探讨了“素材重构型”和“网络原创型”两类视频截然不同的影像呈现方式;其次分析了图片集锦等视频的电影性,透视网络这一特殊的空间场域引发的观众对视频的深度参与、影像接受与记忆的关系,并分析了这种“关注力”如何在网络空间中得以渗透与蔓延,从而在特定人群中沉淀“集体记忆”、营造集体怀旧的氛围。最后,将关注“80 后”一代的代际特征,把网络怀旧影像视作一种现代性压力下,失去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群体合理且必要的符号化的情绪消费。  相似文献   
45.
《金色年华》2013,(4):18-21
从“回力”球鞋变身欧美潮牌,到“国民床单”意外走红网络,随柑“同民怀旧”情绪的日渐浓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将目光锁定在那些久违了的老围货身上。而这些大多流行于上世纪的老圈货。如今又卷土重来,在众人的追捧下掀起了…股强烈的老国货购买和收藏浪潮。它们在欧美市场翻身成为时尚,卖到很高的价格,老国货的“回潮”是集体怀旧的投射,而不仅仅是时尚潮流的简单跟风、复制。事实上,有不少伴随我们长大的“中国经典”品熄都已经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他们中有的也许不会再“复出”了,但这些国产经典老品牌会永远“生活”在我们的记忆中,正是他们见证了整个国家历史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46.
白蟪 《金色年华》2013,(4):31-31
近期,在网络上以“国民床单”为首的“国民系列”老物件走红了,那些表面印制有牡丹花卉和大红喜字的老床单、老脸盆,在网络上一下子引发了万千国人的怀旧狂欢。其实,这股“国民”怀旧之风,在视旧如宝的收藏圈里早就已经刮了好些年了,而那些记忆中的老国货们也在一大批收藏者的寻觅与呵护下,拂去岁月的尘埃,重现昔日的荣光。那么,老国货受关注、受推崇、受追捧的原因究竟何在呢?  相似文献   
47.
当今社会,一股怀旧风潮骤然兴起,并日渐成为一道极为重要的文化景观,与此同时,在这股风潮的影响下,近些年的"青春怀旧"电影受到了大众的热烈追捧,文章试图从"怀旧"入手,探究"青春怀旧"背后的深层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48.
80年代中期兴起的寻根文学是一股致力于挖掘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并对传统文化予以反思、剖析和重建的文学创作潮流,其大部分作品以传统文化为基点,力图通过对民族生存状态、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还原”展现出民族意识﹑心态的形成过程,重建民族文化的现代内涵,具有鲜明的怀旧化倾向。  相似文献   
49.
《女性天地》2011,(5):34-34
不穿婚纱穿军装,扛着老步枪拍结婚照寻找红色记忆;老房老街上,用“陈旧、荒芜”来体现青梅竹马的温馨……随着大批中国“80后”进入适婚年龄,有意无意营造的怀旧婚照大行其道,许多年轻人直呼给力。  相似文献   
50.
上海旧日繁华梦是一个后革命时代的大众文化成就的乌托邦梦幻。当代中国的现代性想象在前革命时代的上海以及后革命时代的上海之间获得了符合历史的目的性。但是,革命作为一个潜意识是这个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的今与昔,甚至包括未知的未来都不可能是一个未受革命影响的空间。作为"共和国之女"的王安忆,其小说中的上海怀旧,凸现了革命对于上海和中国的影响,并在文本中建立了一种社会主义的布尔乔亚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