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0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49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305篇
理论方法论   48篇
综合类   776篇
社会学   77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哲学、史学、文学诸方面多有建树的傅山 ,亦擅戏曲创作 ,因不见著录而未受人们的注意。其实傅山的戏曲创作自有特色 ,其《红罗镜》 ,借儿女之情抒发对清代官场的愤激之情 ,其艺术构思与《桃花扇》如出一辙 ,表现出傅山在明清变革之际可贵的民族气节。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对元明两个朝代中的蒙古语词语的读音和词义做了系统的注释和考证.它对蒙古语史、汉语与蒙古语关系研究以及元明戏曲研究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993.
994.
清代戏曲的内容和形式都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从戏曲文学剧本的情况来看,雅与俗两种倾向的并存与互补是突出的特点。其主要表现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雅中雅,文士剧作的案头化倾向;二是雅中俗,传奇与杂剧的大众化趋势;三是俗中雅,文士创作对于地方俗曲及花部戏曲的提升;四是俗中俗,地方戏曲中的市井趣味。  相似文献   
995.
李渔的《闲情偶寄》肯定戏曲文体特有的叙事性、舞台性,是戏曲编剧技巧、舞台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推进,也是在前人理论成果基础上的新创。他将戏曲与“史传诗文”并列,抬高它的文体地位;更从形式、创作、功用等方面说明戏曲是“绝大文章”。他从创作的角度,强调戏曲文体服务于舞台演出的目的,强调“填词之设,专为登场”;又从戏曲叙事性的角度,要求“结构第一,一人一事”。李渔发展了王骥德“大头脑”、金圣叹“一人”“一事”等意见,强调戏曲创作要有吸引观众的新奇故事,能够收到深入大众、劝善戒恶的传播效果,并将“一事”引申为戏剧的核心事件及引发后续情节和戏剧冲突的重要关键,深入到了叙事和戏剧的本质。史传叙事思想为金圣叹评点《西厢记》重视,也是李渔戏曲批评的理论来源。李渔称戏曲与史传“同源而异派”,客观上将戏曲纳入叙事文学的轨道。又将叙事批评的“人情”“物理”概念引申到史传及其他传统文学,肯定了戏曲这种俗文学体裁的叙事特征。这显示出李渔以戏剧为本体、以登场为目的、以演出效果为标准的戏剧观构造下的戏曲理论超出一般文人戏曲思想和评论的特出之处。  相似文献   
996.
在20世纪众多的戏曲研究者中,王季思是特别值得关注的一位。王季思对20世纪学术史的重要贡献与深远影响,不仅集中体现在他对《西厢记》的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方面,同时也体现在他为20世纪戏曲研究学术力量的培养与整合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上。他亲历了20世纪戏曲研究的发展与变化的完整过程,从学术理念到学术方法等多方面体现了20世纪戏曲学术史的显著特征。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王季思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戏曲研究者之一。  相似文献   
997.
民族乐器笙有着三千年以上的历史,是一种重要的演奏自由簧管气鸣乐器,从古至今总是被当作许多民族乐器中最重要的。笙在表演中演奏者能表现出丰富的力量,在西安鼓乐和其他的民间表演艺术乐种中都拥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戏曲乐队的表演时,笙有着独特的表演形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现更多优秀的笙演奏家,同时在艺术学习过程中也出现许多教育工作者在为笙艺术的传播不断努力着。在教学过程中对笙乐曲、乐器不断优化,同时还出现许多新的生机,促使“笙”这件有时代感也有内涵的乐器得到枯木逢春般的发展,还在各所高校中作为一门专业的、有教育意义的艺术音乐学科出现,极大促进了戏曲中笙音乐的传承与发展,除此之外,对教学课堂的氛围改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下很多高校的笙乐教学过程中存有诸多弊端,对笙乐音乐的教育质量与发展产生了许多的阻碍。本文对当下学校对笙乐教育而出现的问题,以及日常生活中笙乐的传播影响进行讨论与思考,提出有效促使笙乐传承的路径。  相似文献   
998.
谢雍君 《学术研究》2008,2(3):131-137
在明清时期,阅读戏曲作品和观赏戏曲演出是女性接受情感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至情"的哲理启发、情爱的心理感染和自觉的伦理意识,构成明清戏曲女性情感教育的文化内涵.同时,借助于戏曲演出的直观性和戏曲语言的通俗性,戏曲女性情感教育利用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手段,充分发挥"能感人"的审美功能.与其他文学艺术样式相比,戏曲女性情感教育具有显著、广泛、深层、持久和潜移默化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999.
民国时期的上海市民热衷于看戏,也热衷于自己学戏、演戏.上海票友、票社发展迅速,业余演剧活动极为频繁.<申报>的相关报道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票友、票社的具体活动方式与生存状态,为了解当时都市社会的戏曲文化生活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00.
21世纪是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也是文化民族化发展的时代.中国戏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其自身具有的文化精神能够促进大中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弥补现阶段学校重视知识传授、忽视文化素养培养的现状,对提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此,文章在阐释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和中国戏曲大省的浙江传统戏曲艺术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戏曲文化的功能体现,剖析将戏曲文化艺术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并为如何将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戏曲艺术与校园文化相结合进行策略分析,旨在充分发扬中国戏曲文化精髓,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教学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