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261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22篇
丛书文集   279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546篇
社会学   194篇
统计学   16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何骏 《城市》2007,(6):21-24
一、长三角城市群的现状 长三角城市群由苏南、上海和浙东北的16个城市构成,包括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南通、泰州、镇江、杭州、嘉兴、宁波、绍兴、舟山、湖州、台州(2003年9月加入),面积10.0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人口超过756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  相似文献   
42.
在中部崛起背景下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翔 《城市》2007,(10):8-11
一、背景 最近,国家明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要求中部六省以中心城市和交通干线为依托,立足于自身的自然资源、地理区位和加工制造业等优势,加速发展各自的城市群和产业带.结合各自实际,中部六省相继提出中心城市群发展战略,如大太原、中原城市群;大武汉、长株潭、环鄱阳湖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等发展战略.与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东部率先发展相呼应,中部六省现已进入加速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43.
城市群作为我国绿色创新主体聚集区,是我国实现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驱动力,企业作为重要的绿色创新主体,是城市群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以2009~2018年5个国家级和5个区域性城市群内676家重污染行业企业为样本,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城市间环境协作治理网络密度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城市间环境协作治理密度对企业绿色创新起到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联盟是城市间环境协作治理网络密度影响企业绿色创新的中介变量,且受到城市群经济水平调节影响。  相似文献   
44.
45.
46.
河南省是旅游资源大省,但尚不是旅游经济强省.依据M.E.Potter教授提出的产业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从旅游业生产要素、旅游市场的需求结构、旅游产业关联、旅游企业再造、政府职能定位、发展机遇等方面对河南省旅游产业进行分析与设计,可以预见:通过采取遴选与包装旅游产业竞争力生产要素、开拓多元化需求市场、强化旅游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不断提升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等措施,将会极大地培育与提升河南省旅游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47.
中原城市群信息化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正在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中原城市群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要使中原城市群成为实现中原崛起的龙头,发挥其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拉动和辐射作用,需要相关部门在政策、信息基础设施、人才教育和培养等方面加以扶持,将信息化作为制定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8.
高层动态     
我省组织专家代表参加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专家考察交流活动为认真落实川渝人社合作协议,贯彻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8月17日至19日,由四川省人社厅和重庆市人社局主办。  相似文献   
49.
50.
中国30年城镇化发展进入中后期。整体的城市和乡村建设,由快速发展进入到稳步发展,由增量发展转入到存量发展,由粗犷型发展进入到精细化发展。建筑大类本科教育,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宽口径学科知识和专业应用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知识结构变革需要。以人居环境科学思想融贯和学科凝聚的观点,表述建筑大类现代教学综合性和宽口径人才培养目标。论文讨论了川渝地区学术内涵发展和人才成长,成渝高校在学科建设、学术创新、前沿研究等方面,要形成合力,凝练科学问题,创新理论建树,探讨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阐述了协同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社会现实意义。以所在成渝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的两次实践案例,深入讨论成渝高校“人居环境”联动教学的理论与方法认识。最后,总结了建筑大类教学观念改革与创新的探索性思考:1、本科高年级教学观念中适当植入“人居环境”的综合思维和课程技术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的融贯能力,整合建筑大类教学内容的共通点和合理内核;2、我国新常态时期,面对学科的变革和发展、市场的收缩和精细化,建筑大类本科知识结构需要提出宽泛性和兼容性教学改革,加强社会知识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