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112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21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632篇
理论方法论   92篇
综合类   689篇
社会学   22篇
统计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332篇
  2003年   355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政治文明的语境下,善治与社会管理创新成为了政府适应时代发展变化趋势的选择,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将促进政治文明获得实质提升。善治是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它的推进过程就是一个实现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与合作的过程,实际上是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而社会管理创新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走向善治的必要途径,它的最终目标是善治。  相似文献   
32.
去年底,娄底市委办公室组织精干力量就全市近年来年度考评工作开展情况赴5县市区、娄底经济开发区和20多个市直有关部门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召开了有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委政法委、市政府办、市直机关工委等20个部门单位负责  相似文献   
33.
梁衡 《社区》2013,(14):11-11
从古至今,影响中华民族政治文明、人格行为和文化思想的美文为数不多。我排了一下有十篇。  相似文献   
34.
男女享有平等的参政权是衡量一个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标准,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人文基础.妇女参政能使女性从自己切身利益考虑,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女性公民的正当权利,推动男女两性在社会中的均衡发展,以达到社会和谐的长远目标.文章从我国妇女参政的发展状况分析入手,指出妇女参政彰显人类文明,同时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有之路.  相似文献   
35.
试论第四次修宪对民族法制建设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四次修宪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确立了一些新的理念和制度,对于我国的宪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为宪法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体化的规定以及援引宪法条文最多的基本法,宪法的这些修改必将对其产生影响。本文从“三个代表”思想、“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保障人权入宪对民族区域自治理念和制度上影响的角度阐述了第四次修宪对《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3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7.
规则意识的缺失并不是现在才有的,也不单单是某一领域的具体问题。培育和提高规则意识,必须依托于一定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起关键作用的是政治文明的程度。只有政治文明的提高、民主参与的扩大、社会平等的提升,才会为培育和提高规则意识提供坚实的基础和适宜的土壤。  相似文献   
38.
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  相似文献   
39.
2007年7月19日,湖北省政治学会2007年会暨政治文明建设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湖北民族学院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湖北省政治学会主办,湖北民族学院财经政法学院承办。原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刘德厚,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徐勇,中国政治学会理事虞崇胜、  相似文献   
4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文明不可或缺.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政治文明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着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提供法治保障的作用.当前,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应着重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培育并提高公民的政治文化素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