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22篇 |
免费 | 38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篇 |
劳动科学 | 4篇 |
民族学 | 246篇 |
人才学 | 19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307篇 |
理论方法论 | 79篇 |
综合类 | 561篇 |
社会学 | 49篇 |
统计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52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48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46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65篇 |
2013年 | 71篇 |
2012年 | 90篇 |
2011年 | 80篇 |
2010年 | 77篇 |
2009年 | 97篇 |
2008年 | 92篇 |
2007年 | 77篇 |
2006年 | 57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文章以CNKI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源,以1991-2014年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藏文古籍文献”为主题的载文信息为检索内容,通过检测得知1991-2014年以“藏文古籍文献”为主题的研究成果共有45篇文章。这些研究成果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内容丰富全面,涉及面广;二是研究视角的多元化;三是研究领域的多种化;四是研究形式多样化。笔者根据研究内容所涉及藏文的古籍文献保护与抢救研究、古籍文献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古籍收藏与古籍研究、古籍目录学研究、古籍文献数字化信息服务研究、藏学文献馆藏建设研究和其他与藏文古籍文献相关的研究等多视角对“藏文古籍文献”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以期在展示精华的同时,力图为“藏文古籍文献”研究的深入研究提供可借鉴性的综合史料。 相似文献
52.
文章通过近年来西藏西部地区新发现的"前佛教时期"考古资料,回顾了在对西藏西部早期文明探索若干问题上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并通过对这批新发现的考古材料的分析,联系敦煌古藏文写卷中所涉及到的关于西藏远古历史上"恰"、"穆"氏族以及古老象雄文明等问题,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某些联系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对新出考古材料的时空关系及其学术价值也作了扼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53.
《礼仪问答写卷》一文把外在的礼仪改变为内在的道德的自觉和自我意识 ,使人意识到他的个体的位置、价值和意义 ,就存在于与他人的一般交往之中 ,即现实世间生活当中。在这种日常现实生活的人群关系之中 ,便可以达到社会理想的实现 ,个人人格的完成 ,心灵的满足 ,情感的慰籍。这样 ,在人伦日用中实现人们的精神安顿问题 ,也就不需要舍弃现实世界、否定日常生活 ,而去追求灵魂的超度、精神的慰安和理想的世界 相似文献
54.
民国四川藏族档案,主要是指民国时期形成的反映四人藏区藏民族活动及藏族事务的历史档案,相对集中于四川省档案馆和甘孜、阿坝两州档案馆。不同载体的汉藏文档案史料,上起民国元年(1912年),下迄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内容可大致分为政务类、经济类、军事类、司法治安类、民族类、宗教类、文化教育类、涉外事务类等,多侧面展示了民国川西北藏区和康区(川边地区)的历史概貌。 相似文献
55.
晚唐五代敦煌寺院与中原田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五代时期敦煌处于吐蕃和归义军的统治, 此时的寺院模式与中原历代形成的田庄极为相似。通过二者在阶级构成、经济生产、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比较, 可得出结论: 此时之敦煌寺院为不完全之田庄。 相似文献
56.
从上世纪80、90年代起,藏语文信息处理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藏文软件如藏文文字处理及激光编辑排版印刷系统等,得以开发、利用。21世纪后,信息产业部把统一制定藏文编码标准工作放在首位,组织力量联合攻关,同时藏文网站也相继开通使用。这些都推动着藏区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7.
甘肃省博物馆所藏敦煌藏文文献叙录(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藏文文献数量仅次于汉文文献 ,据不完全统计 ,散失在国外的有 4967号 ,国内收藏的则达 1 0 880件 1 。敦煌藏文文献不论数量多少 ,卷帙长短 ,都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遗憾的是 ,国内的敦煌藏文文献的编目工作滞后 ,致使许多文献还深藏在博物馆、图书馆等单位 ,没有被研究者充分利用。本文是对甘肃省博物馆所藏敦煌藏文文献的叙录 ,期望这一叙录能有助于学术界对甘肃省博物馆所藏藏文文献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并利用这些文献进行相关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58.
象雄语医学写卷Ⅰ.O.755出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是目前所知最古老的象雄语医学文献实物.该文献正文共有120行42段,是用邬坚体藏文字母转写的.文章通过对该写卷字母、符号、书写,以及构词规则、句子结构等方面的初步分析,对写卷的特征作了全面的介绍,并排除梵、藏语文写本的可能性,倾向于认同其为象雄语写本.将其中部分词语与梵、藏语药名对比后,初步推断出写本中部分语词是药物名称,进而推测出写本中重复出现的部分词、句的含义.由此初步认定,该写本是包括41组医方的象雄语医药文献. 相似文献
59.
安史之乱以后,吐蕃渐次占据河陇地区。虽然吐蕃占领时间不过百年,却使河陇大部由文化荟萃之区变为“左衽”之地,在民族与文化上均呈现出“吐蕃化”的趋向。本文通过对汉藏文史料的梳理,发现民族迁徙是吐蕃对河陇占领区的核心策略之一,吐蕃一方面将敦煌以外的河陇诸州城居人口迁徙到吐蕃东境,另一方面将吐蕃境内的吐蕃、退浑、苏毗、党项诸羌以及焉耆的龙家等族陆续迁入河陇,并将许多河陇州城作为军队驻扎和殖民场所,由此造成了河陇与吐蕃东境民族结构的重大改变。民族结构改变进一步导致了文化面貌的改变,藏语取代汉语成为各族的通用语,佛教寺院和佛教徒受到吐蕃保护,佛教由此成为维系蕃汉各族的文化纽带。不同于河陇其他城市,受到保护的敦煌成为河西唯一的汉文化中心。鄯、廓、河州等河湟地区由于蕃汉移民的汇入和吐蕃的支持,成为汉藏文化交汇的中心,孕育了灿烂的佛教文化,成为后吐蕃时代藏地佛法复兴的源泉。 相似文献
60.
2019年,被誉为我国“文物修复界泰斗”的敦煌研究院著名文物修复师李云鹤,入选“大国工匠年度人物”。“风刀沙剑,面壁一生。洞中一日,笔下千年。六十二载潜心修复,八十六岁耕耘不歇。李云鹤,用心做笔,以血为墨,让风化的历史暗香浮动,绚烂重生。”沉甸甸的颁奖词诉说着李云鹤平凡却伟大的人生故事。从洞窟清洁工到修复国之瑰宝的“大国工匠”,李云鹤的一生与敦煌壁画息息相关。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李家后辈也纷纷加入守护国之瑰宝行列中,三代人传承接力守护莫高窟,为国之瑰宝“治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