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4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136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321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向能力培养型教学转变,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紧紧围绕中国历史文选课的教学目的,抓住能力培养这个关键,从教材的处理、讲授重点的确定、讲授方法步骤的设计安排等层面上,比较系统地探讨了历史文选课的教改问题,提出了循序渐进,层层深入,阶梯式推进,逐步逼近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能力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42.
本文主要针对郭锡良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修订本中新增文选的注释问题提出讨论,共12条,涉及词汇、语法、标点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43.
尤刻本《文选》李善注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秀州本、明州本以“善同某注”的替代形式删除了部分李善注,导致尤刻本误以为明州本、赣州本的部分五臣注即为李善注,这是尤刻本以明州本、赣州本少数五臣注代替其底本李善注的客观原因。尤刻本明显的增注倾向使尤刻本在其底本李善注与明州本、赣州本李善注之间进行选择时往往选择文字较丰满的明州本、赣州本李善注,这是尤刻本少数作品李善注实为明州本、赣州本五臣注的主观原因。虽然这类例子不多,但它们是尤刻本李善注研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独特现象。尤刻本与北宋监本关系密切,所以,尤刻本李善注多可与北宋监本李善注相互对应。尤刻本部分李善注因无对应的北宋监本与秀州本李善注,它们是否为北宋监本李善注无考。  相似文献   
44.
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取得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理论创新的新成果。正是党的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不断地推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45.
46.
虽然<文选>仅仅选录了张华诸多作品其中的八篇,但是张华的社会政治实践,个人生活理想乃至人格精神的矛盾分立,已经得到集中系统的表现和体认.在此基础之上审视<文选>选文标准问题,至少可以证明阮元提及的"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之说其实还是谨慎的,也符合于<文选>文本存在的现状.根据杨明先生的思路,我们得出的结论更倾向于"事"、"义",既是指文章之外的写作活动和创作动因,也是指文章之内的思想内容、感情意义等.  相似文献   
47.
结合<文选序>及相关文献,探讨<昭明文选>包含的文学观念及文体分类思想,进而梳理<文选>成学的文献依据,兼具文学史、学术史、文化史等多方面价值.  相似文献   
48.
中古时代所称赏的作品,有许多《文选》未录,此处选取《文心雕龙》、《世说新语》、《诗品》所提名所称赏而《文选》未录者,以及曹丕、傅玄、挚虞《文章流别论》、诸史书、《文镜秘府论》所提名所称赏而《文选》未录者,进行分析,并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49.
文选》作为一部文章总集,其编辑宗旨是通过编选古今代表作家作品的精华文萃,以对前代文学进行全面总结;同时又以此作为辨析文体、指导写作的范文。出于这个目的,它的体例之一是将收录的下限定为天监十二年,以沈约去世为标志;在对全书的编排上则以文体为依据,类聚区分为39类。  相似文献   
50.
中国大陆高校历史系的教师讲授“中国历史文选”,大多依托周予同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文选》。与这一教材密切相关的还有在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开设的同名课程,教材编纂有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而故事里还套着一组课程讲授的情节。本文尝试在前一篇《经典创造与学术传统》分析论证的基础上,以更生动有趣、更感人的口述回忆,特别是利用上海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同时结合自己亲身经历,阐述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以周先生引领的复旦大学历史系的教学团队,在亦教亦编的过程中,如何完成《中国历史文选》这一教材的编纂和修订,以及通过“中国历史文选”这一经典课程的教学,展现教材编纂和教学实践互动的关系图谱,引导出更有意义的问题。“中国历史文选”这一经典课程的教学以及教材的编纂,已成为体现复旦严谨、求实、创新和批判这一学术传统的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