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4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4篇 |
民族学 | 4篇 |
人才学 | 4篇 |
丛书文集 | 136篇 |
理论方法论 | 20篇 |
综合类 | 321篇 |
社会学 | 9篇 |
统计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32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48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34篇 |
2009年 | 35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37篇 |
2006年 | 64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6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关于《文选》选文定篇之得失,古人多有争议,骆鸿凯《文选学》问世以来,赞扬一派成为主导,但骆氏意见颇可商榷。较之今人选本,可知同期大量文章精华未收入《文选》。作为一部总集,《文选》不录经史诸子,对陶渊明、鲍照等大家作品取择失当,因而总体上未能完全达到"总集之为书,必考镜文章之源流、洞悉体制之正变、举历代之大宗、柬名家之精要"的标准,因而《文选》选文定篇存在显著失当。这一失当有着深刻的原因,它又可以结合时代风气、儒家文学观及编者出身等方面来理解它。 相似文献
53.
传文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8,(4)
本文主要针对郭锡良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修订本中新增文选的注释问题提出讨论,共12条,涉及词汇、语法、标点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54.
王莉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2):100-104
《文选》所选边塞诗体现出魏晋刘宋一段历史时期边塞诗的发展轨迹。这一发展变化可从两个方面阐释:诗人主体由不具备边塞意识转向具备边塞意识;诗歌从建安军事诗衍变为刘宋边塞诗。 相似文献
55.
尤刻本《文选》李善注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群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3):52-56
由于秀州本、明州本以“善同某注”的替代形式删除了部分李善注,导致尤刻本误以为明州本、赣州本的部分五臣注即为李善注,这是尤刻本以明州本、赣州本少数五臣注代替其底本李善注的客观原因。尤刻本明显的增注倾向使尤刻本在其底本李善注与明州本、赣州本李善注之间进行选择时往往选择文字较丰满的明州本、赣州本李善注,这是尤刻本少数作品李善注实为明州本、赣州本五臣注的主观原因。虽然这类例子不多,但它们是尤刻本李善注研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独特现象。尤刻本与北宋监本关系密切,所以,尤刻本李善注多可与北宋监本李善注相互对应。尤刻本部分李善注因无对应的北宋监本与秀州本李善注,它们是否为北宋监本李善注无考。 相似文献
56.
高明峰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3):67-72,112
汉魏以来,因应不同场合与需要,赞文创作蔚为大观,可分为散文之赞和韵语之赞两类.散文之赞主要有经赞和史论赞,分别重在阐明与评论;韵语之赞主要有仪赞、画赞、史述赞和杂赞,为赞文之主体.其文或与仪式活动相关,或阐明图画、赞颂人像,或用于史书中概述大意、兼行褒贬,或随地取材、因材施赞.其体以四言体为主,兼有五言、七言、杂言,甚或骚、赋诸体,通篇押韵,多为隔句用韵,或一韵到底,或每四句、六句抑或八句、十句一换韵,或无一定之规,通篇灵活换韵.入选萧统《文选》的赞文,在类型上分属画赞、人物杂赞、史述赞和史论赞,其得以入选,主要在于情辞之美. 相似文献
57.
卓越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2)
中国历史文选教师既要有一定的学术功底,注重教研结合,还要态度端正,持心以敬。历史文选教学既要注重完善教学环节,还要重视教学细节。在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他们的问题意识、学习心理,不断拓展教学实践活动的空间,以此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这门课程的自觉性与自主性。 相似文献
58.
《文选·三都赋》旧注底本问题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普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李善注<文选·三都赋>时所采用的旧注底本应当为綦毋邃序注本,该本在张载、刘逵及卫权<三都赋>注本的基础上,增加了<三都赋序>注.在李善注<文选>时,綦氏序注本略有残缺.对于臧荣绪<晋书>与序注本在旧注作者问题上产生的分岐,李善采信了史书的记载,因此导致了后人对<三都赋>旧注的误解. 相似文献
59.
韩泉欣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3(3):115-121
在唐代因科考而重《文选》的普遍风气下,杜甫在其《宗武生日》诗中督责其子研习《文选》,却主要是为了绍述家学和继承传统的目的.对于"熟精《文选》理"的"理"字,其基本内涵应在"使字"和"诗法"两项.前者指向形象意境,后者偏于形式技巧,杜甫以此为研习《文选》着手之处.但抉取其中的精髓,关键还在对于前人遗产必须采取分析的方法和"乐取于人以为善"的态度.这一方面是基于杜甫所持的文学发展观念,同时也可以从其创作实践得到验证.作为诗歌革新家,杜甫实行"以文为诗"和"援古入律"等措施,都离不开对《文选》的学习和借鉴.据此可知,"熟精《文选》理"实为老杜一生心得之言.其中"熟精"二字,尤堪研味. 相似文献
60.